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郑声:语言重复,没有变化,说过又说,声音低微。

    【译文】

    凡阳热实邪,多为谵语;精气虚怯,多为郑声。所谓郑声,就是语言重复。如果两目直视而谵语,又兼见气喘胀满的,多为死候;如兼有下利的,也是死候。

    【评析】

    本条讲辨郑声及谵语死候。

    【原文】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①,谵语,脉短②者死;脉自和③者不死。

    【注释】

    ①亡其阳:应指亡心阳。

    ②脉短:脉形短,是上不至寸,下不至尺,只有关脉搏动。

    ③脉自和:与脉短相对而说,也就是脉象平和。

    【译文】

    发汗太过,或重复发汗,大伤阳气,出现谵语,脉象短的,属于死候;若脉与症相应的,不属死候。

    【评析】

    本条讲心神外亡谵语,凭脉以决死生。

    谵语一般以实症为多,但是也有属于虚症,本条即是讨论虚症谵语的成因、病机和预后。汗出已多,再重发汗,不但津液大伤,而阳气亦必大伤,所谓“亡其阳”,即指阳伤的程度比较严重,心阳亡而心神烦乱,因而谵语,这种谵语的症情十分危险,预后究竟怎样?此时脉诊极为重要,如果脉的搏动仅见于关部,上不及寸,下不及尺,这是气血津液损伤迨尽,行将阴阳离决,所以断为死候;如果脉尚平和,则知症势虽重,尚有治疗余地,所以说脉自和者不死。

    【原文】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译文】

    阳明病,因病人出汗太多,以致津液外泄,肠中的津液减少而干燥,大便必定结硬,大便硬则会发生谵语,可用小承气汤主治。假使一服后谵语停止,就不要再服。

    【评析】

    本条讲肠燥便硬谵语的治法和主方。

    阳明病,里热本已炽盛,热蒸津液外泄则汗多,汗多则体内的津液消耗愈多,肠内的津液减少,则大便干燥结硬,硬便阻结,则秽浊之气上攻,心神被扰,就会发生谵语。这种谵语是因硬便所致,所以治宜下法。不过,燥结的程度尚不太甚,因而不宜峻攻的大承气汤,只须小承气汤和其胃气。至于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的医嘱,也不可忽视,这是告诫凡用攻邪之剂,都应该注意中病即止,即使是小承气汤也是如此。

    【原文】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译文】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而不能进食的,是肠中燥屎已成,应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若尚能进食的,只是大便硬结,应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

    【评析】

    本条讲据能食不能食,辨燥结的程度。

    谵语潮热,是阳明燥结的主要见症,本条提出一个比较容易掌握的鉴别燥结程度方法,就是参考病人的进食情况。一般是进食尚能如常,为燥结未甚,只宜小承气汤;如果不能食,则因燥结太甚,而胃气窒塞,非用大承气汤峻攻,不足以下其燥结实滞。所谓“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胃中”也是部位概念,实际是指大肠,胃中是不会有燥屎的。末句“宜大承气汤下之”,应在“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句下,不是用于能食便硬,这是不难区分的。

    【原文】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濈然汗出则愈。

    【译文】

    阳明病,下血并有谵语,这是热入血室,只是头部出汗,当刺期门穴,以泄去实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