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择官第七
嫌疑而不管是否在理。办案的部门只求办成就了事,不追究是非;尚书把逢迎谄媚作为奉公守法,不管对错,互相姑息,有了问题但求掩盖。而且官职应该从众人中选拔有才能的授予,没有才能就不应举荐,官是代上天办事,怎能随便叫人来做?至于亲戚元勋,只能给他们优厚的礼遇,他们有的高年老耄,有的因久病而理智不清,在当前既已做不出贡献,就应让他们休息去安度晚年。让他们长期在位阻碍进用贤能的途径,这是极不恰当的。为纠正这类弊端,应先精心挑选尚书左、右丞和左、右郎中,如果都用上称职的人,自然纲纪确立,还能纠正那种奔走争官做的歪风,这岂止是解决办事拖拉啊!”奏章送了上去,不久便派刘洎做尚书左丞。

    【原文】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①,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徵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②,恐长浇竞③之风,不可令其自举④。”

    【注释】

    ①遍识:一一考察。

    ②矜能伐善:以为自己有才能而忌恨别人。

    ③浇竞:轻浮地竞争。

    ④自举:自我举荐。

    【译文】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乱,大乱之后,必然又复归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你们既然不知道贤才,我又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永远得不到贤才的。现在我下令让人才自我推荐,你们看怎么样呢?”魏徵回答说:“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了解别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就更为艰难。并且愚昧无知的人,都自以为了不起,时常打击比自己有才能的人。这样恐怕会助长世人攀比竞争的不良风气,我认为陛下不可这样做。”

    【原文】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俊在官,则庶绩其凝,无为而化矣。故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①,元、凯②翼巍巍之功。周、召③光焕乎之美。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④,岂惟生之于曩代⑤,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⑥,西旅之獒⑦,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⑧,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⑨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注释】

    ①盈朝:充满朝廷。

    ②元、凯:八元、八凯,传说为舜的贤臣。

    ③周、召:周,周公,名旦,武王之弟。召,召公,名爽,为周太保。二公曾辅成王。

    ④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均指古代传说中的著名贤臣。

    ⑤曩(nánɡ)代:从前的朝代。

    ⑥大宛之马:大宛,古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时,李广利破其国,得汗血马献于朝。

    ⑦西旅之獒(áo):西旅,西夷国。獒,大犬,武王时,西旅贡獒。

    ⑧重译入贡:指言语不通,借助翻译而献贡。

    ⑨曾参、子骞:曾参,字子舆。子骞,姓闵名损。二人都是孔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目录 > 择官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