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部分
。“方以类聚”的真正意义,方是指空间、方位,所以学《易》要注意时间与空间,也是现代的科学精神,中国过去不称空间而称“位”,“位”这个字用得比“空间”还要更好。懂了《易经》以后,处理事情,到处都有位的因素,譬如我们现在立脚的一块地,在五十年前,是荒郊野外,没多大价值,可是到五十年后的今天,虽不是黄金地带,也是白银地带了,这就是位的作用。任何事情,一个很好的计划,太早或太迟提出来都不能实现,一定要在恰好的时间提出来才能做到,而且是双重因素,除了时间,还有位置。方以类聚,每一方位的人,乃至个性、情绪都不同,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像台湾高山上和大陆温度相同的地方,种出来的某种蔬菜,看起来外形和大陆的一样,可是吃到口里,就不一样,这是因为方位不同,这就是方以类聚。至于“物以群分”是说在物理世界,一群一群的分类现象,就是这个道理。于是吉凶在这里发生了,“吉凶生矣”。学《易经》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未来的事情,只有两种结果,就是吉或凶,好或坏,做生意不赚钱便蚀本,没有做一年生意,不赚一毛也不赔一毛的。过去有人跨着门槛要求卜卦者卜断他是进门抑或出门,因而把卜卦者难倒了。假如我是卜者,我会断他不进门则出门,这断法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滑头,其实这是一定的道理,吉或凶,都是因人的心理而产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一类的人和那一类的人,利益有了冲突,于是吉凶就分出来,到这里,也把《易经》运用的原则告诉了我们,那么我们怎样知道过去未来呢?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就是说,欲知过去、未来的学问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会,只要看见太阳系统里,星辰运转的法则,懂了它的原理,在地上的每一成形的东西,山是高的,水是流动的,任何现象,都可以看得出来的,懂了变化的法则原理,那么对于过去、未来便都知道了。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这一段的意思是接着上面来的,是研究《易经》八卦道理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指我们现处的太阳系统,所带领的星球世界中的物理法则,扩大一点来说,也可以说是宇宙运行的法则。懂了宇宙运行的法则,自然会了解人事,正如儒家所标榜的“天人合一”的道理,至于把这个法则应用到另一个太阳系统,是不是相通呢?推测下来,大概也是相通的。

    现在说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就是说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太阳系统以内,物理的法则都由刚柔(这是两个物质世界的代号)也就是阴阳,互相摩擦而产生。宇宙间,任何东西,都是由这两个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才生出来的,这是摩。至于八卦相荡,开始时我们已经画过八卦,为了解说的方便,现在需要先介绍一些关于《易经》的基本知识。

    先说什么是《易经》?前面我们曾经说过,“易”就是变易、不易、简易三个原则,这是汉代儒家提出来的解释,这个解释对不对倒是另外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叫作《易经》?这是根据汉朝一位道人魏伯阳道家的神仙,又名火龙真人的说法来的。他有一本有名的著作叫《参同契》,朱熹一辈子不敢说对这本书已经研究通了。这本书是根据易理讲修道的书,也就是中国所谓道家的鼻祖。在书中,他提到了“日月为易,刚柔相当”的话。我们看古文“易”字,上面是日的象形,下面是月的象形,把上面太阳下面月亮合起来,便是“易”字了。这个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叙述我们人类这一个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所运行的一个大法则,可见有关《易经》的定名,以魏伯阳的解释为最正确。可是自宋朝到清朝这几百年间,很多人怀疑这个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易经杂说简介 >易经杂说目录 > 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