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主讲
不肯输人。幸有此一点良心,为今后转祸为福之机。不然灶神到家跟他讲,他也不听!这个人自知伤厚,还是可教,可以回头。在四十七岁机缘成熟灶神到他家的时候,把他的迷梦点醒了。

    但于朋谈惯熟中。

    在熟悉的朋友当中。

    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陰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

    此是讲妄语之过。在朋友谈论中,言语不让人。不让就是大毛病。我们读《了凡四训》末后一篇谦德之效,懂得谦虚的反面就是不能忍让,所以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就是自满自大。一个人言行如此,鬼神见了都厌恶,都讨厌。所以说陰恶之注,不知凡几!《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莫不是罪!自己还不知道,还以简厚自居,认为自己很厚道,是个好人。你这是欺谁呢?难道你能欺天吗?

    邪婬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

    这是举出意恶里最重的邪婬。俞先生虽然没有邪婬的实迹,也就是没有做邪婬之事;但是有这个意思,有这个心,不过是无缘而已!所以叫他自己认真的反省,如果因缘凑合,你能不能像鲁男子一样呢?鲁男子是《孔子家语》里的一段记载。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个人,确确实实做到不动心,那才是真正的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而你做不到,你仍然有邪念,真是自欺欺人。

    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

    张公说,这是你们文昌社订的规条,你都做不到了,其余的更不必说!由此可知,张先生所说的专务虚名不假。一条一条列举出来,使俞先生无话可说。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

    你每年所写的疏文,灶神爷确实帮你送到天上,呈交给天帝。

    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了凡四训》末后一章有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要相信。现代这些邪鬼恶神充满世间,心地要是不正,必然走入邪道。邪教佛堂、神坛,这些事确确实实妨碍了正法弘传。

    鬼神之事,真正是有!可见上帝对他不是不关心,天天派这些尊神来考察,这些年中,并没有善事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婬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这一段开示,最为紧要,我们要能真信。张公虽说的是俞先生,读者尤当切实反省,字字句句实在忠告自己。鬼神天天在考察,找不到他有善念。只看到他虽然没有贪、嗔、痴之行,但是有贪、嗔、痴之念,有嫉妒、褊急、傲慢的心。高己就是傲慢。卑人就是轻视别人,瞧不起人。忆往期来即追念过去,期望著将来。恩仇报复,心里都是这些恶念。这就是说明他的意恶。

    身口意三恶业,意恶为最大;身、口二业都从意恶而生。修行重在修心,心地清净了,身口自然清净;意要是不清净,身口也假装不来。我们看看俞先生过去,他就只在身、口上假装,意恶则丝毫没有改变。神明的鉴察特别著重意恶,所以告诉他这些果报。确实所说的不止如此,君逃祸不暇,你逃避灾凶都来不及了,还求什么福?你那里还会有福报!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

    这位陌生人,对俞先生心底隐藏的恶念知道得这么清楚,都把它说出来了。俞先生听了,确实害怕,伏在地上流著眼泪苦苦哀求说,你既然晓得这些幽微之事,一定是神仙,绝不是普通人,求您来救度我。接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目录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净空法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