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7页
花雪也叫埋汰雪,雪花飞落到地面上随即融化了,黑土浸湿了,化成了泥浆。道路不再像封冻时期的干燥和干净。人们传说和探听着松花江开江的情形。老孙头赶车上县卖柈子,回来对大伙说道:“今年江是文开,不是武开,武开要起大冰排,文开朝底下化。今年化冰早,年头不会坏。”

    劳动的人们都欢欢喜喜,走道哼着小曲,办事的人家,一个星期总有一二起,屯子里常常听见呜呜的喇叭声。

    郭全海搬进了分给他的新屋里。这是杜善人租给人住的,三间小房,带个小院,小巧干净。西屋是老田头住着,老田头嫌唬农会下屋太大了,冬天烧火费柈子,自愿搬到这小屋。东屋就是郭全海的新房,农会为了他办事,特为分劈给他的。屯子里到处谈唠着郭、刘的喜事,在李大个子的屋子的房檐下,聚着一堆人,正在抽烟晒太阳,谈唠着屯子里的事,也谈起郭全海的喜事:

    “是龙配凤呀。”

    “男女两家,都没老人,小日子利利索索的。”

    “听说是老孙头保媒。”

    “你瞅不是那老家伙来了。”

    老孙头来到人们的跟前,大伙围拢来,问这问那。上年纪的人们问道:

    “还用不用开锁猪①呀?”

    ①满族风俗:生了儿女,要把名字写在红布上,藏于居室西墙锁神柜。姑娘出阁的那天,要从锁神柜里,把那写着她的名字的红布取去,叫做开锁。开锁时要用一只猪,或两只猪祭奠锁神,这猪就叫开锁猪,由男家送来。

    老孙头说:

    “用啥开锁猪?咱们郭主任不信这一套,西墙连锁神柜也没有安。”看到人们爱听他的话,他话就多了:“都要经过这一遭的。三十年前,我办事那天,老岳母非得要开锁猪不解。穷家哪有肥猪呀?光有小壳囊,就送个小壳囊过去,外加二升黄米,一升黄豆,一棒子烧酒。老岳母瞅着送来个小猪,就骂保媒的:‘说是双猪双酒,送来就是这么个玩艺。你这媒是怎么保的?你算啥玩艺?吃啥长大的?你妈生下你来光胡弄人的?’保媒的叫她这一骂,夹着尾巴就跑了,下马席①也没吃成。老岳母回头瞅瞅那小猪实在太小,就换上她猪圈里的一个大肥猪,牵进里屋,叫它冲西墙站住,叫我老伴冲西墙跪下,叩了三个头。傧相把酒往猪耳丫子上浇去。他们说:酒浇上去,要是猪耳朵动动,两口子就都命好,要是光晃脑瓜,不动耳朵,那就不好。他们把酒浇着猪耳朵,那肥猪说也奇怪,动一动耳朵,又晃一晃脑瓜。两样都来了一下。”

    ①新娘进门那天的酒宴。

    李大个子插嘴道:

    “那你两口子的命,不是又好又不好?”

    老孙头回答:

    “可不是咋的?赶二十九年大车,穷二十八年,到头看见共产党,才交鸿运。我这命可不是起先不好?现在呢,分了房子地,外加车马,外加衣裳,还当过评议,可也不坏了。”李大个子笑着说:

    “对,你那开锁猪算是聪明到家,早就算出你的命来了。听,小喇叭响了,咱们快去帮郭主任的忙去。”

    老孙头说:

    “你们先去,咱还得去换换衣裳。”

    人们都往郭家走。走事的人①来不少了。小院子里,拥挤不通。农会和妇女会的积极分子,郭、刘两家的远亲和近邻,都来道贺。老田头忙着在屋角的墙根前烧水,到屋里拿烟,沏茶,帮郭全海张罗外屯的男客。来一个客,他笑着迎接:

    “快进屋吧。”

    他笑着,好像自己的小子办事,进进出出,脚不沾地。两个吹鼓手在大门外,摆一张桌子,两个人坐在那儿,一个吹着小喇叭,一个吹海笛②。三个大师傅忙成一团,灶屋的白濛濛的热气,从窗户上和门上的窟窿,一股一股往外冒,冒上房檐,把那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暴风骤雨简介 >暴风骤雨目录 > 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