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七十四、荀令君的心意(上)
    曹氏政权的尚书台衙门虽然也在城区北部,却并不像东汉历朝普遍的那样设置在正北的皇城之内,而是在城东北的中间地带,离同在东城的丞相府、司隶校尉府更近一些。

    此刻,宫外台柏森森,室中气氛融洽。

    “大将军,此汤名为明神(焚阳)饮,有提神明智之功。”

    我喝了一口,一股清凉之气,从喉咙直入胸口,精神顿时一振。

    “果然好茶!”我放下茶卮,“令君要多多注意身体,许都千万军民,都要仰仗啊!”

    荀彧两眼微泛红丝,眼圈周围有点儿发黑,明显是睡眠不足。

    他毫不介意地一挥手,微笑:“昨日与子绪竞夜长谈,竞被他比了下去,若非明神饮相助,现在我就该睡去了。岁月不饶人,我真是老了。”..

    我眨眨眼,荀彧有多老?五十,六十?

    “不知令君年庚几何?”我很有点儿失礼地问道。

    “某生于桓涤熹六年(公元163年),今年四十有一矣!”荀彧概叹。

    才四十一?实际最多三十九吧?

    我暗自腹诽:“比我赵家几位哥哥还小,充什么大。”赵松倒是幼而成名,有“枪王”的荣誉称号;那赵楷、赵云现在却都还基本算是默默无名之辈,也没见人喊老。你这位尊权重,名满天下,正当兴盛之时,却就这么矫情起来了。要让淳于宾知道,恐怕自杀的心都会有的。

    “听闻昨日大将军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相府内激起偌大波澜。某亦是感叹不已呀!”

    我再次鄙视,麻烦你这小四张不要和奔五的老曹类比好吗?

    曹操今年四十八,按此时的常规算法,整五十了。

    口头逊谢两句,我直接问道:“未知令君招我来,有何要事?”

    荀彧说道:“某有何德何能敢说招本朝大将军来尚书台问话?只是多时不见飞帅,相邀一叙罢了。”

    说完这句门面话。荀彧低下头。似乎要组织一下措词。

    我端起明神饮喝了两口,不去催他。

    荀彧再抬起头时,目光一片沉凝。

    “某记得,飞帅与曹公当日所订盟约,乃是互不侵犯,时效三年。如今飞帅可曾悔乎?”

    “不曾。”我干脆地回答。

    “飞帅真一心社稷、守约重诺之人!”荀彧感叹。

    我明白荀彧的意思,是觉得我襄阳初定。根基不厚,本当是中立一方,埋头搞自己的建设,现在却被许都政权连累,不停地输血过来,亏损不少。他作为深明内幕的“邻国政府总理”,心中大概颇有几分愧咎之意。

    不过对我而言,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不二法门。就算之前没签那个“阳陵陂停战协议”,现在也得补签一个更密切的互助合约。大势如此,不得不为。

    我心想:“荀总理你才是秉公至诚的君子!曹操昨儿见我,扯东扯西,这方面可是没半句话表示。”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人家荀彧就能明明白白安抚两句。听着心里也暖和,哪儿像曹操那么霸道。一切都理所应当一般。

    “子绪尚与赵俨计议,我知飞帅甚需各种良工巧匠,己令伯然于各郡县调集。”

    “多谢令君!”我欣然拱手,田丰徐庶这回可以满意了。之前曹操宁可给金钱给宝玩给战马,也不肯给我一个匠人,卡得太死了。孔磨林大师还是我下了好几盘赌棋才赢回来的彩头。

    荀彧微微一笑,这个话题就此揭过。

    “某闻河北伪朝政局糜烂,袁张二阀相互为攻,令君上战栗,军民不安,飞帅可曾闻否?”

    “确是如此。听说袁绍恨张燕戏其内眷,把他给抓了。”对于这一点,我其实很欣慰的。毕竟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游侠传简介 >三国游侠传目录 > 七十四、荀令君的心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