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万历——三案的造因者
    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只有梃击一案是发生在明神宗在世时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他两案则都发生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神宗万历去世之后。虽然三案中有两案发生在万历的身后,但因这三案是相互关联,造因也同是一个,并且蕴积了很久,所以若说到三案的造因人,则又应说万历是最主要的。

    这样,要想弄清三案的成因,谈谈万历这个人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朱翊钧是明代即位为帝的第十三人,他的年号是万历,死后被谥为神宗。在万历之前,明代已有十二人为帝,但年号却有十三个,那是由于“土木之变”曾为瓦剌所掳的朱祁镇曾有前后两次登基,年号也改过两次;初号正统,继称天顺。

    在明代的一十六帝中,朱翊钧是在位最久的。他年仅六岁便被立为太子,十岁时,他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hòu)去世,他便即位为帝,次年十一岁才把年号改为万历。从隆庆六年(1572)六月他在灵前即位算起,到他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去世为止,万历身居帝位足足有四十八年还多一点。他不但以在位最久著称,说到贪财好货,懒散拖沓,多年倦于临朝,把国事扰得一塌糊涂,他也是极有名的。他之所以如此,从他自幼及长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不难看出一些端倪。

    万历登基为帝时才年仅十岁,还完全是个孩子,扶植他习为帝业的,主要共有三人:他的母亲李贵妃、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这三个人相互利用,联合得很紧,万历在初年便是在他们的共同管理下长大成人的。这三个人彼此配合,把万历管得很紧,因而对于万历的影响也都很大。认真说来,李贵妃、冯保、张居正三人的联合实是显然违反祖训的事。因为不许后妃干政,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在他生前常说,而且还在他的《宝训》中列有专条。李贵妃后来虽被尊为太后,干政也还是不能允许。冯保更不消说了,宫门立有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他先就犯了死罪。张居正是阁臣,辅政原是他的本分,但外臣勾结内臣,外臣暗结宫闱都是犯了极重的条款,为此而送命的人实在并不算少。然而他们各自为着本身的利益,还是悍然紧密联合了,最高的统治权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宝训》、铁牌还不是干摆在那里。

    他们三人的结合,是由冯保从中穿针引线撮合成功的,最初的共同目标是赶掉首辅高拱。冯保仇恨高拱,是因为高拱两次阻挡了他升任掌管司礼监的工作。由于奉行相互牵制的政策,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掌印后常合为一员)出缺,例应由首辅加以推荐,在隆庆初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出缺,依次应由冯保递补,但那时的首辅高拱因不满意冯保,把那位置推荐给了御用监的太监陈洪。陈洪被罢后,高拱又撤开了冯保,推荐出尚膳监的孟冲。依例,尚膳监并没有升任司礼监掌印的资格,所以冯保就更恨高拱。冯保这人极其有心计,很早便一意结纳下了皇后和李贵妃,向她们诉说过由孟冲掌司礼监的不当,终于在穆宗朱载垕去世之际把司礼监的职位夺了过来。他很清楚,不去掉高拱,他的职位绝不会安稳,而要去掉高拱必须得到李贵妃和张居正的配合,内外夹攻,才行。

    李贵妃的心事,冯保知道得很清楚。他知道李贵妃最切望的便是,如何把她那当了皇帝的儿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好是被尊为太后之后,能摆脱一向在她之上的皇后的威势。作为皇帝的生母,被尊为太后倒是已有先例了,但与皇后成为一无差异的敌体,她却没敢想望,因为就是为生母争到同封太后权利的明宪宗的生母,她那样力争,也还只争来了个光秃秃的“太后”,比不得皇后,在太后之上还另有徽号。冯保为赶走高拱和迎合李贵妃,暗自想出了个办法,他向李贵妃说,只要赶走高拱,使张居正得为首辅,张在议上尊号时,便能左右一切,使她和皇后一样,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案始末简介 >三案始末目录 > 万历——三案的造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