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长征期间,林彪急过两次,蒋介石兴奋过三次。各军团都在创造急行军速度的记录,连李德都走着走着睡着了。刘伯承的6只小船,让全军渡过金沙江。会理会议的裂痕,一直延续到1959年庐山会议。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缘铁索的勇士,成为一座永恒的青铜雕像。

    一、滔滔金沙江,军神刘伯承

    4月29日,按照中革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中央红军以一军团为左纵队,以三军团为右纵队,军委纵队和五军团为中央纵队,三路大军向金沙江南岸疾进。

    蒋介石迅速发现了红军的意图。

    在贵阳得知红军刚刚抵近昆明又转向西北,蒋介石就判定红军真正意图在北渡金沙江。他即令薛岳率各纵队跟踪北追,又电刘文辉派兵扼守金沙江各渡口,将船只悉送北岸,严加控制;同时命令空军每天派飞机在金沙江各渡口侦察,力图消灭红军于金沙江以南地区。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昆仑山、横断山奔腾而下,穿行在深山狭谷中。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地势极为险要。川军刘文辉为阻止红军渡江,把船只都掳往北岸,并控制了北岸渡口。

    意图已经被蒋发现。若不能掌握渡口,则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又入险境。

    金沙江成为中央红军北上的一大险关。

    5月2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命令:

    左纵队第一军团从龙街渡方向渡江;

    右纵队第三军团从洪门渡方向渡江;

    中央纵队和第五军团从皎平渡方向渡江。

    大军奔驰,风驰电掣。各军团都在创造自己急行军的速度。

    一军团先向昆明虚张声势,完成佯攻任务后,调头北上,5月4日赶到龙街渡。

    三军团分两路,以每昼夜80公里的速度向金沙江疾进,5月4日抵达洪门渡。

    中央纵队由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干部团三营作为先遣队,一昼夜行军一百多公里,5月4日占领皎平渡。

    5月4日的三处行动却只有一处成功。

    一军团首先受挫。一师一团以急行军抢占龙街渡口,渡船已被敌人拉到对岸烧掉了。直接架桥又没有器材,弄来一些门板,用绳拴住从上游一块挨一块往水里放,由于水流太急,架到江面的三分之一便无法继续进行。又用骡子拉着铁丝过河,也因江水急,骡子游到一半,转个圈又回来了。

    整整两天,毫无进展。

    一军团最先向军委建议过江,结果自己却过不了江。林彪火急火燎地打来电话。一师师长李聚奎开口刚想汇报,被他一下打断,说:“你不要讲情况了,干脆回答我,队伍什么时候能过江?”

    一师在渡口折腾了两天没有结果,李聚奎正着急,见上级根本不听他讲情况,顿时也火冒三丈,也不管什么军团长不军团长了,大声说:“要是干脆回答的话,那桥架不起来,什么时候也过不了江!”

    师政委急得在旁边直拉李聚奎衣角也拉不住。

    林彪大怒,在电话中妈的娘的骂起来。

    颇有儒将之风的林彪在长征中急过两次。一次是抢渡湘江,半夜向中革军委发出必须“星夜兼程过河”的紧急电报;一次是抢渡金沙江,大骂一师师长李聚奎。

    彭德怀发起脾气来爱骂人。1959年庐山会议后,有人揭发说,三军团干部几乎都挨过彭德怀的骂。黄克诚、杨勇、张爱萍、彭绍辉、李天佑……都不例外,很难找出没有挨过他骂的干部。

    战争年代,军情如火。军令如山。胜败瞬间,性命关天。所以人们能够容忍指挥员的发火骂人。

    某次军情紧急,彭德怀和军团参谋长邓萍一路小跑亲往前线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苦难辉煌简介 >苦难辉煌目录 >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