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现代小说译丛》〔1〕
一篇,是从札典斯加女士的德译本《勃尔格利亚女子与其他小说》里译出的;所有注解,除了第四第六第九之外,都是德译本的原注。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二日记。

    ※ ※ ※

    〔1〕本篇连同《战争中的威尔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后收入《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勃尔格利亚保加利亚的旧译。

    〔3〕伊凡·跋佐夫(c.KNftJ,1850—1921)通译伐佐夫,保加利亚作家。一八七四年起参加民族独立斗争,曾多次流亡国外。著有长篇小说《轭下》、讽刺喜剧《升官图》等。

    〔4〕梭波德现名伐佐夫格勒。

    〔5〕东罗马尼亚应为东鲁米利亚。根据一八七八年柏林条约,东鲁米利亚为土耳其的一省;一八八五年并入保加利亚。

    〔6〕指一八七六年保加利亚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民族革命时期。

    〔7〕威理式珂夫(g.KIUPJ,1855—1907)通译威理奇珂夫,保加利亚作家,民族革命运动的参加者,著有抒情诗《亲爱的祖国》,小说《在监狱中》等。

    〔8〕阿兑塞今译敖德萨,黑海北岸的苏联城市。

    〔9〕苏飞亚今译索菲亚,保加利亚的首都。

    〔10〕Sire英语:先生、阁下。

    〔11〕塞尔比亚今译塞尔维亚。

    《黯澹的烟霭里》译者附记〔1〕

    安特来夫(LeonidAndrejev)以一八七一年生于阿莱勒〔2〕,后来到墨斯科学法律,所过的都是十分困苦的生涯。他也做文章,得了戈理奇(Gorky)的推助,渐渐出了名,终于成为二十世纪初俄国有名的著作者。一九一九年大变动〔3〕的时候,他想离开祖国到美洲去,没有如意,冻饿而死了〔4〕。

    他有许多短篇和几种戏剧,将十九世纪末俄人的心里的烦闷与生活的暗淡,都描写在这里面。尤其有名的是反对战争的《红笑》和反对死刑的《七个绞刑的人们》。欧洲大战时,他又有一种有名的长篇《大时代中一个小人物的自白》。

    安特来夫的创作里,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和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是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

    这一篇《黯澹的烟霭里》是一九○○年作。克罗绥克〔5〕说“这篇的主人公大约是革命党。用了分明的字句来说,在俄国的检查上是不许的。这篇故事的价值,在有许多部分都很高妙的写出一个俄国的革命党来。”但这是俄国的革命党,所以他那坚决猛烈冷静的态度,从我们中国人的眼睛看起来,未免觉得很异样。

    一九二一年九月八日译者记。

    ※ ※ ※

    〔1〕本篇连同《黯澹的烟霭里》的译文,均收入《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阿莱勒。通译奥廖尔,位于莫斯科西南的城市。

    〔3〕指十月革命后苏联反抗国际武装干涉及与国内反动派的斗争。

    〔4〕一九一九年安德烈夫流亡国外,同年九月在去美国途中,因心脏麻痹症死于芬兰的赫尔辛基。

    〔5〕克罗绥克(J.Karasek.1871—1951)通译卡拉塞克,捷克诗人、批评家。著有《死的对话》、《流放者之岛》等,又编有《斯拉夫文学史》等。

    《书籍》译者附记〔1〕

    这一篇是一九○一年作,意义很明显,是颜色黯澹的铅一般的滑稽,二十年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文序跋集简介 >文序跋集目录 > 《现代小说译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