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一生事业扫地无余」-消极防御
①光绪的意图是北路援军应取攻势,直趋汉城,与叶志超军合力夹击日寇。当时在朝日寇兵力尚单,加之朝鲜官民的支持,清军南北夹击,扭转战局是可能的。但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他知道朝鲜是个半岛,担心日本利用海军优势,截断北路援军后路。8月5 日他致电卫汝贵说:“日兵船赴大同江,意在截我后路。汝等队初到,必须先据形胜,坚扎营垒,勿为所乘;确探前路敌情,俟全队到齐,再相机进止。但平壤要地,宜会商何军留守,方可前进。”

    ②8月11 日卫汝贵等提出“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稳扎稳打,庶进退裕如”的方针,李鸿章据以电告总署,井作了“查布置情形,尚属周密”的评语。8月16日光绪指示李鸿章“电饬各统将,筹商妥协,迅速进兵:一面并将布置后路情形复奏。”

    ③第二天,李鸿章请总署代奏:“目前只能坚扎平壤,扼据形胜,俟各营到齐,后路布妥,始可相机进取。”光绪认为这是一种“株守以待”的方针,势必造成“坐失事机”的恶果,因而接连严令李鸿章命平壤前敌各军迅图进剿,先发制人。然而,李鸿章却坚持己见,拒不遵旨。8月25日光绪根据李鸿章的提议,任命败军之将叶志超总统平壤各军,“命其督率诸军,相机进剿。”叶志超始则提出“必俟兵齐,秋收后始能协力前进”;继而声称“陆军劳费万端,必有四万余人,厚集兵力,分布前敌后路,庶可无虞。”

    ④李鸿章对前者褒以“自系老成之见”,对后者则未置可否。光绪览奏,“殊深疑闷”,特于9月 4日严令李鸿章对“所言分布进剿机宜”,“妥筹具奏”,“不得以兵未全到,束手以待敌人之攻”,并警告他“慎毋稍涉大意,致有疏虞,自干咎戾也。

    懔之!慎之!”

    ①就这样,一个要“先发制人”,一个坚持“株守以待”,争论不休。光绪“屡促进剿,而李鸿章总以兵力不敷为言”,致使日本得以乘机加紧备战,“密为布置, 修治台垒,造置铁路,守御益固,攻取益难。”

    ②李鸿章坚持“株守以待”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清军失掉了主动出击的有利时机, 导致平壤战役的失败。

    关于北洋舰队的作战方针,光绪与李鸿章的分歧,也集中在积极还是消极防御上。

    丰岛海战之后,李鸿章一面电告清廷有关战况,一面命令丁汝昌“统带铁快各船,驰赴朝鲜洋面,相机迎击。”在不到二十天时间里,丁汝昌曾奉命三次赴朝鲜洋面梭巡。8月3 日光绪质问李鸿章:“前据电称,丁汝昌寻倭船不遇,折回威海卫,布置防务。威海避处东境,并非敌锋所指,究竟有何措置?抑藉此为藏身之固?”并令李鸿章察看丁汝昌“有无畏葸纵寇情事”

    ③。李鸿章一面为丁汝昌辩解,一面电示丁汝昌:“参折甚多,谕旨极严、汝① 《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第6页。

    ② 《寄平壤盛军卫统领》,《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6,第40页。

    ③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第39页。

    ④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9,第9页。

    ① 《军机处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9,第13页。

    ②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9,第25页。

    ③ 《发北洋大臣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第7页。

    当振刷精神,训励将士,放胆出力。”

    ④8月13 日李鸿章鉴于日本海军“乘虚往来威海、旅顺肆扰,各处告警”,并有赴山海关、秦皇岛截夺铁路之谣,因而责令丁汝昌:“此正海军将士拼命出头之日,务即跟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李鸿章传简介 >李鸿章传目录 > 六、「一生事业扫地无余」-消极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