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 《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最后的两部诗集收录了他1927年到1931年的作品。《猛虎集》是徐志摩自编的,1931年由新月书店出版。徐志摩用“猛虎”作为诗集的名字,有重新开始之意。《云游》则应邵洵美的约请,由徐志摩的学生陈梦家编写,1932年新月书店出版。

    茅盾在《徐志摩论》中指出:“《猛虎集》是志摩的‘中坚作品’,是技巧上最成熟的作品;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衰,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志摩以后的继起着未见有能并驾齐驱……。”

    《猛虎集》、《云游》里的诗,正如茅盾所说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技巧和形式上的成熟。徐志摩以他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和不受羁绊的才华,热烈追求爱、自由、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他执着地追求从性灵深处涌出来的诗句。他总是在不拘一格的试验与创作中追求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康桥是徐志摩的心灵故乡。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灵感。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在归国途中,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新月》月刊上,后收入《猛虎集》。“康桥情结”是贯穿徐志摩一生诗文的情绪,《再别康桥》无疑是这种情绪的最佳表述。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来了,又悄无声息地飘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青荇和水潭,一一映入眼底。金柳如夕阳中的新娘,温润可人。潭水似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后,竟变成了梦。诗人于是意乱情迷,想象纷飞。想到了梦,于是寻梦。最终却沉默无言。第7节以三个“悄悄的”与第1节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些什么。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在康河边徘徊的诗人,正是在追寻诗化的人生。

    徐志摩主张诗是艺术。他深崇闻一多的“三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诗歌的音乐美。《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谨严。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飞动而飘逸。

    茅盾在《徐志摩论》中批评徐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简介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目录 >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 《猛虎集》、《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