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简介
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即是一幅美妙的春景图。咏物言志的,如《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赠友送别的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如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吊古伤今的作品,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画咏史的有杜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山水图》:“方丈浑连水,天台点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间。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这里主要说明一下封建时代的应制颂德诗和酬和诗。“应制”,就是奉皇帝之命写作诗文,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王珪的《上元应制》:“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鳖海上驾山来。镐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一曲《升平》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这首应制诗写得比较形象、生动、有诗味。许多应制诗只顾韵律,堆砌词藻,歌功颂德,因此没有太多的文学价值。

    “和”就是以诗互相酬答。如杜甫的《和贾舍人早朝》就是和贾至的。贾至写了《早朝大明宫》:“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重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珮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这首诗一出,杜甫、王维、岑参纷纷写诗唱和,杜甫诗曰:“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杜甫的这首诗是从内容上唱和,并不和韵。晚唐时也有同韵相和的。

    三、所选入的诗,几乎都是近体诗。所谓近体诗,是初唐时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律诗和绝句,它们在字数、声韵、对仗、结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律。唐人把这种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把此前除了押韵外,在格律上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诗称为古体诗或往体诗。后人沿用了这种说法。

    近体诗的一般特点是:

    1.字数固定。五言律诗是五个字一句,八句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是七个字一句,八句五十六个字。五言绝句是五个字一句,四句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七个字一句,四句二十八个字。此外还有长律(或称排律),指句数在八句以上的律诗。没有选入这类近体诗。

    2.以平声字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诗歌中同韵(指字的韵母相同)的

    字放在句中相同的位置上。近体诗的韵脚(指押韵的字),一般出现在偶句的末尾。如晏殊的《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蕃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诗中打“△”符号的字都是韵脚,韵母为“ong”,除首句用韵外,都出现在偶句的末尾。

    近体诗押韵有严格的规定:①律诗中的首句必须用韵。如上面的《寓意》首句就用了韵,当然有的首句不必用韵。②不论首句是否用韵,诗的偶句(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③一韵到底,一首诗中不能用两个或多个韵。④韵脚必须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用邻韵(首句除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千家诗简介 >千家诗目录 >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