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


    另外,还有第三种可能,颛顼是其自身氏族的图腾。

    《山海经》中有时候称呼一个名字,未必是指一个人,有可能是称号,甚至有可能是其国名,或图腾!

    就比如我第一篇写的夸父和应龙,我就认为,夸父指代一个氏族,应龙也是。并非单独某一个人。

    夸父是巨人的意思,应龙是长翅膀的龙。

    我觉得这是这两个氏族的图腾、国名……高举操蛇巨人图腾的夸父国,高举翼龙图腾的应龙国。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举个前面讲过的例子,《大荒南经》: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这里以前说过,感觉像是描绘企鹅。最后也明确写了,‘有驩头之国’。

    也就是说,这明确的是在描述一个‘国’的名字,那时候的国,可不是现在国家的意思,更多的是指一个地区或氏族部落。这个习惯,一直到后世都还有。

    比如大汉州郡行政划分中,兖州就有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这四个‘国’,实则与郡同级。冀州也有赵国和中山国,豫州也有梁国、沛国……这种情况一直到宋朝才彻底消失。

    黄帝是建都有熊国,因为有熊是那块地方的名字,那块地方有很多熊……后羿是有穷国君,因为‘穷’是他的图腾,我在蓝白社正文里写了,穷就是弓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有虞、有夏、有莘……类似的名字太多了。

    这是当时的文化习惯,而我更倾向于,这其实在描述那个国,或者那个地区氏族的吉祥物、特产,也就是图腾物。

    有熊国,同时也代表着这个氏族部落有很多熊。有穷国的图腾,是弧形的弓,因为他们擅长造弓。

    那么‘有驩头之国’,它的图腾就是企鹅。

    还有‘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里白马是为鲧,说明他又叫鲧又叫白马,我倾向于鲧是真名,白马是他的图腾。

    所以,颛顼也可以是这位黑帝氏族的图腾,或者说黑帝氏族这里特产尊贵的玉冠。或者他就是给自己的直属势力,或者说直接统领的家族势力取名为:尊贵玉冠之国。

    有人可能就说:“你有什么根据呢?”

    因为我们是在解读山海经,所以我只能拿出原文《大荒南经》:“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

    这里明确写了,有国!有国!有国!

    所以颛顼是个国名,而非单纯一个人的姓名。

    不过虽然不是姓名,可根据古代的习惯,却是可以当做人名称呼来用。比如可以对任何一名夸父氏的人叫夸父,用地名称呼人,或用其图腾称呼人,这个习惯不仅在山海经,也在先秦大量的古籍中出现。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称呼某个人:湾湾。

    总之颛顼本意是指一国,可通常也指个人,酋长代表了整个部落是常态。

    三种说法,你们智者见智吧。

    回归正题,我认为写下‘帝颛顼’这句话的山海经作者,大概是颛顼已经死了的时代的人。

    而写下‘帝’,却不写到底哪个帝的人,我们可以直接认为,记述者乃是上古,夏朝还没有建立时,五帝时代的人。他正处于某位帝还活着,某帝还在位时期的人。

    虽然不算什么证据,但可以感性地认为,这样古老的先贤,写下的那段话,可信度极高,乃是山海经中最原稿的文字。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吧。

    而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又可以划分另外两种情况。

    那就是直呼‘颛顼’二字,与尊称‘帝颛顼’,有没有可能在描述两个概念。

    比如《大荒北经》: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蓝白社简介 >蓝白社目录 >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