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章 汜胜农书(三)
在,李孟羲感到收获最大的地方。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禾是什么,为何斩下一节,而禾不败,李孟羲觉得奇怪。

    禾应该是麦苗的吧。

    亦或是说,对于那些结穗一串又一串的作物,可以用镰刀斩下一穗最饱满的,剩下的,那些未完全成熟的穗,则还会继续长。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奇了怪了,要判定明年,种什么最合适,就把各类作物,都称一定量的种子,埋在阴暗的地方。

    到冬至,就把种子取出来,看种子发芽的情况,发芽最多的,就是这一年,最适合种的作物。

    李孟羲叹为观止。

    此处,涉及了严格的科学统计的方法。

    为何要把各类种子平量呢,这是为了,控制变量法。

    都用一定量的种子,假设,都用一百个种子,这样,从土里挖取种子的时候,容易比较发芽率。

    让李孟羲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冬至五十日后的发芽率,能决定来年种什么合适呢。

    再说,从冬天的气候,能否判断出一年大致的气候呢。

    比如说,冬天如果比往年冷,那是不是就说明,来年,一年的都比往年要冷一些。

    那么,诸多种子埋在地上,的确可大致预测出对来年各类作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有所预测。

    但是,李孟羲还想到一点,不同的作物,其发芽周期是不同的。

    那么把种子埋在地下,再预测来年什么作物长得好,是不是也得考虑到种子种类的差别呢。

    “五十天……”李孟羲突然眼睛又回到了汜胜之书上了。

    【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难怪,书中写了,等五十日,才把种子挖出来。

    五十日,足够所有种子完成发芽了。

    所有种子,无论种类,该发芽的必然全都发芽了。

    在李孟羲以科学的思维来前思后想一遍之后,发现汜胜的方法,极有效用。

    虽然,秋天作物已经种下,在冬至预测来年什么作物能收成好,因为作物已经种下,不能更改了。

    但是,到明年秋里,庄稼收完之后,再种庄稼到时候,就可以按年前冬至测量的种子发芽率,来决定种什么。

    李孟羲越看,越发投入。

    再翻过一页,看到了溲种法。

    何为溲呢,李孟羲不解其意。

    再接着往下看。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从这一段,李孟羲大致可以看出,溲,竟然指的是,肥料。

    应该是这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简介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目录 > 第三百六十章 汜胜农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