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
    通红,正想解释道歉,却见船长扭头看向韩国人,用清晰流利的英语反问道:“侧推器和球鼻艏在船壳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标记,上船前难道没有看到?如果您对船舶的基本状况都不了解,我方是否可以申请港口另派人来?”

    引航员被呛得满脸通红,两只眼珠瞪得快要掉出来,最终还是扭过头,老老实实地继续指示航线。

    许衡在一旁看得提心吊胆,生怕两人不对付起冲突:釜山港的进出船舶众多,引航员常年工作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难免沉不住气。但即便如此,对大多数货轮来说,港口引航依然是卖方市场——你可以不靠岸,但不能没有引航员——所以多数人会选择忍气吞声。华海所就曾经办过几起因为引航失误造成事故,最终由船方负全责的案件。

    像王航这样和对方硬碰硬,要么是脑子搭错了线,要么就是仗着熟悉港口情况,不要引航员也敢自行靠泊。

    没有多余的时间供她思考分析,接下来进行到了入港最关键的停靠环节。

    带缆小船鸣着汽笛驶过来,甲板上申请指示,确定何时将缆绳放下。

    王航站在窗户边瞟了一眼,至多两三秒的时间。随即命令甲板部等待指示,扭头拨通机舱电话,要求调低起锚机的转速。

    甲板方面还等在步话机的那一头,他让水手长见锚链挂浮筒的同时放绳,尽最大的可能地降低碰撞强度。

    最后关头,王航亲自接过舵机,缓慢调校着最细微的角度。他的视线紧盯船舷,偏着脑袋向 三副传授经验:“远东地区的西面潮差小,在这里靠岸时候可以动作大点。下次到越南海防,你自己试试。”

    年轻的三副用力点头,一副受益匪浅的样子。

    “长舟号”最终靠上岸边时,只发出了一声低闷沉重的嗡鸣,船身晃动几乎微不可感。这艘最大载重5.8万吨的远洋巨轮,以难以想象的轻妙姿态,优雅地靠泊在釜山港码头。

    原本一肚子气的韩方引航员看到这里,也不由得心服口服。一扫之前傲慢无礼的态度,离船时只剩下满脸的叹为观止。

    许衡第一次从驾驶室里观看船舶进港。她从未想象过这么多部门该如何协调同步,更不知道,要熟练操控如此庞大的钢铁造物,需要多少经验与知识的积累。

    尽管这依然无法掩饰一个人暴君、独*裁的本质,她在心中默默提醒自己。

    靠岸后,托运方的代表率先进入驾驶室。

    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职业经理人,甩出一叠文件要求签字。嘴上恭谦有礼,实则逼着船方加班加点为之卸货。王航一边跟他虚与委蛇,一边给机舱里的老轨打电话,要求停机待检,准备应对。

    许衡还没回过神来,海关、卫检、边防、安检的官员已经依次上船。

    一大群人,就像圆溜溜的黄豆米,呼呼啦啦地从光滑的甲板上滚落开来。他们以各种借口、探入“长舟号”的每一处角落,开始港口国对待外来者最严格的监管。

    驾驶室里的电话俨然成了热线,和步话机轮番作响,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

    大厨在餐厅应付卫检的人,刚开始就遇到了麻烦:“船长,他们说大米里有虫子!”

    “扔。”

    “但那是我们全部的储备粮……”

    下一秒电话已经挂断。

    “燃油添加剂不合规怎么办?”机舱里的老轨检查完设备后,忧心忡忡地问。

    王航侧首夹住听筒,冲身旁的人点点头:“等着。”

    三副连忙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下机舱。

    步话机传来嗡鸣,接通后是宋巍略显焦虑的声音:“救生艇的滑轮卡住了。”

    “用布盖上,回头再修。”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再见恒向线简介 >再见恒向线目录 > 分卷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