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14章:马谡之死(2)
    自然,王平明白,这个时候已经多说无益了。

    与其继续触怒如日中天的马谡反倒不如寻求一个自保之策。

    毕竟,从大局来说,蜀国已然输不起。

    自然,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司马懿和张合在街亭成功的摧毁了马谡的营地,不幸中的万幸则是王平则通过疑兵计防止了进一步的损失。

    回去之后,自然就轮到马谡迎接诸葛亮的怒火了。

    看着不成器的马谡的杰作,诸葛亮自然心里是滴血的。

    毕竟,在诸葛亮本来的规划中,这次马谡只要守护好了粮道就能往自己的继任者上升。

    但是,随着街亭的丢失,一次最具有威胁的北伐失败了。

    诸葛亮明白,很可能自己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机会了。毕竟,曹魏的防御只会随着生产力的恢复越来越强大。

    但是,除此之外,更致命的问题则是继任者的任命也显得棘手了起来。要知道,这个时候整个蜀国的军政大权都是握在诸葛亮一人手中的。

    虽然将领之中魏延功劳最大,但是,毕竟是一介武夫,而在蜀中这个地方必须要一个文化程度高的人才能调和好荆州上层和益州本土人士的矛盾。

    其他的人中杨仪等人又资历不太够,而李严则是属于益州本土人士,诸葛亮并不放心。

    于是,经过了充分的思考最终发现很难再挑出其他人来。

    似乎这些人都显得参差不齐,仔细挑都毛病不少。

    接着,目光就放到了更年轻的姜维身上,姜维虽拥有所有诸葛亮喜欢的一些优点,但是姜维终归来说还是魏国的降将,而且资历尚欠。所以,诸葛亮并不敢就这么直接委以重任。

    于是,综合来看,思索再三,诸葛亮发现似乎在这些人中就蒋琬比较可以信赖了。

    但是,就之前的表现来看,蒋琬似乎还是不如马谡善解人意。

    所以,这么一来,充分分析了这些人的优缺点之后,自然就最终还是认为马谡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而且,在诸葛亮看来,马谡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后自然会痛改前非。

    毕竟,本质上来说,其实马谡是个聪明人,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看重他并一直着重培养。

    自然,接下来我们所熟知的事情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蒋琬则成了托孤的唯一人选,姜维则学习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与此同时蒋琬和姜维所镇不住的魏延也就成为了牺牲品。

    毕竟,魏延的功劳确实太大了。

    但是,马谡之死却又是比较离奇的事情。

    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马谡之死其实有几个不同的记载。

    其一则是《三国志·蜀传·向朗传》的记载,在这里面的记载中颇有马谡自知重罪难逃,于是选择逃亡的意思。而在这个过程中向朗由于知情不报于是也被诸葛亮生气的免了官。

    自然,这一记载和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有着很大的出入。

    而第二则则是《三国志··蜀志·马良传》的记载,在这里面的记载则是马谡被关起来了,病死在狱中。

    自然,这也显得比较含糊。

    第三则则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在这里面,记载的则和我们所熟悉的比较接近。

    第四则则是《三国志·蜀志·王平传》的记载,在这里面,有着“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这样和第三则类似的记载。

    由于,一本史书几种记载,这么一来,整个事件就显得模糊不清了起来。

    有人尝试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也就形成了新的观点。很可能,马谡自知重罪难逃,于是在得知了不利的消息之后慌乱的选择了逃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真实的视角简介 >真实的视角目录 > 414章:马谡之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