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0
    比藏黄金更加保值,而且这些东西现在不打眼,她锁在柜子里也不用太担心。

    唯一比较难办的就是钱越来越少,为了弥补一下存款,孙骈不得不挤出一些时间来写写短文章,赚一些稿费想要补贴一下。

    然后她很快就发现没啥用,因为赚过来的那些稿费很快就又被她花了出去,变成了她柜子里的各种老物件。

    幸亏她上个学期再度获得的特级奖学金发下来了,捏着到手的那几百块钱,孙骈总算是安心了一些。

    这一天,孙骈上午课少,一早她就骑着自行车,兴冲冲的来到玉渊潭门口开始逛地摊。

    这边的古董地摊只在早上八点之前才会有,因为八点之后该上班的人就都上班了,这些摆包袱斋的老板们要是不收摊离开,就会有胳膊上带着红袖箍的家伙们过来撵人甚至收东西。

    孙骈正在一位熟人的摊位前看东西,这位老板主营的物件是瓷器和杂项,所以在他的摊位上除了一些瓶瓶罐罐坛子碗碟之外,还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精巧的小玩意,这些小东西尤其得孙骈的喜欢,她这几个月她大约在这位老板的摊位上买了四、五次东西了。

    孙骈在挑东西的时候,后面还有人在等,古董行当的规矩,两个人若是看上了同一样东西,先上手的先看,在他没有把东西放下之前,后面等着的那位都不能开口问,更不能碰,只有等生意没谈成,前面的人将东西放下,后面的那个人才能拿起来和老板谈。

    孙骈正在看的是一块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在古代文人的书房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她现在正在看的这方砚台,长方形一侧是研磨墨块的转台,另外一侧则雕刻着松柏等纹饰。

    东西看起来倒是器物规整,墨台那边有使用过的痕迹,松柏纹饰雕刻的也很漂亮,总得来说还能算的上是一方集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好砚台。

    但是孙骈将那方砚台拿在手中半天,左看右看的就是觉得别扭,而且摸起来的手感也不太对。

    在她观看砚台的时候,那位包袱斋的老板还一直都在推荐:“小孙,看中了没有?这可是正经的端砚,别处都不好找,我昨天刚入手的,今天你是第一位客人,要是喜欢我可以给你实诚价。”

    孙骈摸着手中那方砚台,怎么都感觉手感和摸姥姥家那方端砚不一样,犹豫了一下她开口:“童老板,这东西我看不好,就不问价了。”

    说完孙骈将东西放回原位,这是放弃购买的意思。

    她刚把东西放下,后面一直在等的那个人就拿了起来,这是规矩孙骈没啥好说的,就在她起身想走的时候,却被那位正在看东西的人给拉住了。

    孙骈扭头一看,顿时惊讶的说道:“舒阿姨,您怎么在这里?”

    拉住孙骈的人正是侯建军的母亲,这位小麦色皮肤,笑的很慈和,看起来就如同一位普通家庭妇女的北大考古系教授拉住孙骈的手说道:“小骈,是这样叫你没错?先别急着走,阿姨看看东西。”

    舒女士说完,就仔细的端详手上的那方砚台,几分钟之后她才开口问:“老板,东西怎么卖?”

    那位老板闻言敲了几下手指头说道:“五十块。”

    舒长清闻言微微摇头回道:“东西是好东西,但是这个价格委实高了一些,能不能降一下?”

    “那您看多少合适?”包袱斋的老板询问客人,想听一听她的出价。

    “二十块。”舒长清说道。

    “嚯,您这一刀砍的可是够狠的,一下子就给砍掉了一大半。”包袱斋的老板听到这个价格直咗牙花子。

    “老板,我给这价一点都不低,您这东西是端砚没错,可看包浆和雕刻功夫,这东西应该是建国后出厂的?也就三、四十年的时间,又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80年代厂区生活简介 >80年代厂区生活目录 > 分卷阅读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