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番外篇·交接(为白银盟主“公子WV”加更)
征其贫瘠之地何用?其地炎热,易生热疾,若医者药材不足,将士岂愿驻守?”

    高安庆老实应下。

    “我得去看看陛下送来的那些作物。”高长寿起身,喃喃自语道。

    这是建统十一年,在两湖、川蜀等地培育多年的双季稻已在云南普遍种植,从大洋返航的船只去年刚刚带来了土豆、玉米等作物种子。

    云南正处于大兴农业的时期,故而,高长寿本就是故意吸引缅甸难民进入云南。

    他在期待着粮食丰收能为云南带来的改变。

    也许,心中那桩隐忧也能借此解决。

    ~~

    建统十八年,九月。

    这一年难得无灾无难,云南各州县稻米大丰收,另外,昭通、宣威等地的土豆;温凉、会泽等地的玉米也产量猛增。

    而在云南路最南方,在一个新设立的勐班县,也开垦出了一万亩水稻田。

    路府州县官员与百姓皆欢喜于能过一个大丰年,高长寿想的则更多。

    他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年年底,带着长子高安庆踏上了往京城述职的道路。

    出了龙首关,高安庆回头看了一眼,脸上浮起担忧之色,忍不住还是开口向高长寿问了一个问题。

    “父亲,因我们收容掸族,如今与缅甸的冲突愈演愈烈,万一……”

    “什么叫‘因我们收容掸族’?”高长寿皱眉道:“因那罗梯诃波帝暴虐无道,逼得他的子民没有生路,方使边境不宁,却是谁教你是非不分的?!”

    高安庆道:“孩儿知错,孩儿是担心万一父亲不在云南时缅甸发兵攻来……”

    “放心吧。”高长寿淡淡道:“云南就算没有了云南王,西南边军也不会让外寇入境。”

    这句话隐隐有些别的意思,只是高安庆一时没有完全领会。

    他如今还不是云南王世子。

    ~~

    建统十九年,正月。

    宫城。

    当李瑕挥退了宫人,与高长寿相对私语,开口便道:“你请封世子的奏折在朕这里压了十多年了,并非朕想出尔反尔,不给高氏世袭王爵。而是一直在考虑,能否将高氏的封地再往南移一移?”

    高长寿心领神会,应道:“臣此番进京述职,正是想请陛下出兵征讨缅甸。”

    “不急,这几年来征海都,征高丽、东瀛,如今在西域与金汗帐国之战事还在持续。朝廷并未做好出兵缅甸的准备。”

    高长寿道:“臣此次来,带了几个缅甸人,能否请陛下召见?”

    “召。”

    一个瘦小黝黑的男子被带进了大殿。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恢宏宽阔的宫殿,虽然心中害怕,还是忍不住四下偷瞧。因为紧张而手心出汗,不停地在衣襟上抹着。

    “外邦小民阿禾,拜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你会说汉话?谁教你的汉话。”

    阿禾紧张地打了个哆嗦,应道:“诸葛武侯教的。”

    “诸葛武侯?”

    李瑕先是讶异,又问了几句才明白过来,原来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劝诸夷筑城堡、务农桑,使诸夷皆从山林迁徙至平原,对缅甸边界上的许多百姓有深远影响。

    因此,如今在缅甸北方多设有诸葛武侯庙,一部分百姓视之为神明,称之为“阿公阿祖”。

    而有些诸葛武侯庙至今还有会说汉话之人,阿禾的汉语就是从庙里学的,一开始说得磕磕绊绊,是逃到了云南这几年才流利起来。

    “皇帝陛下,我们想活下去只得逃到大唐,孩子们说汉话,说汉话的多。”

    李瑕问道:“为何活不下去。”

    阿禾看起来畏畏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终宋简介 >终宋目录 > 番外篇·交接(为白银盟主“公子WV”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