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本年大势
号作战计划”有两大重点:一是打通铁路线,二是攻击与摧毁中、美空军在江西、湖南与广西所有的空军基地。走投无路的亚洲海上霸主如今把陆上交通当成了救命稻草,以便挽回或者缓解战场上的颓势。

    4月,日军进入河南,一号作战开始。这次作战中,日军在洛阳、衡阳、桂林遭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守卫衡阳的中国第十军官兵创造了许多例外。以往日军攻城都是以少敌多,但日军围困衡阳则是以多围少。中日战争中,双方伤亡率之比一般都是中国方面超过日本5倍以上,但衡阳守城战的结果却倒了过来,第十军参加守城的官兵17000人。据日军记载,缴械的第十军官兵共13306人,其中大部分为伤病员,能战斗者约4000人,牺牲约4000人。而根据日军公布的数字,日军死伤高达19380人,仅高中级的军官就死亡390人,负伤520人。至于孤军守城时间之长也是抗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本来,第十军的任务是守卫10天到半个月,但他们孤军坚持了47天。参与攻城的日军第一二〇联队长儿玉秀雄感叹衡阳之战是“近代战争中罕见的悲壮的决斗”。

    但这次大战更暴露了重庆方面的弱点,在反法西斯各个战场高奏凯歌的时候,中国战场却在难堪的败退。到1944年夏秋之际,长沙陷落,衡阳危急,内政不力对军事的影响已经充分暴露,在战场上挫折连连的蒋介石的威望日低。国内外人士普遍忧虑,并对负有领导战争的蒋介石和他的中央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美国《圣路易报》直率地提出:“第一,我们至少能够利用空中堡垒一次,以协助中国防御内地,予敌以摧毁性的打击。第二,我们要坚决设法使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获得和解。第三,我们可以劝蒋委员长迅速对他的政府的效率,与他的课税法律进行早应该进行的改革。”

    史迪威将军对蒋介石的政府大失所望,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也可以分享美国运送来的战争物资。但蒋介石大为不满,并产生迫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回史迪威将军之念头。

    但共产党的强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从1944年5月间,停顿已久的国共两党谈判在西安重开。双方代表林伯渠与王世杰、张治中谈判了5次,最后一次会面时,把会谈结果整理成记录。后来谈判移到了重庆,谈到8月还是没有什么结果。

    9月间,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参政员们纷纷对国民政府提出质询,用词的严厉和涉及问题的广泛,前所未有。涉及到了诸如河南、湖南的战败、通货膨胀、贪污、控制舆论和党化教育等。国共关系这一大问题第一次走上了作为民意机关代表的国民参政会的议程。参政员终于知道,共产党的军队在7年的抗战中已经拥有了47.75万人的军队,另外有120万的民兵。已经在敌后建立了15个根据地政权,选举了自己的政府。

    9月15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林伯渠代表共产党正式提出了要建立“联合政府”,共产党人显示了力量和自信。毛泽东后来解释说:“‘联合政府’这个口号是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大溃退,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联合政府,国民党说我们讲民主不着边际这三点而来的。”

    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举行代表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24日许多党派和知名人士如冯玉祥、邵力子等500多人聚会,要求改组国民政府,成立联合政府。

    9月的蒋介石很郁闷,不仅面临国内要求宪政的强大压力,来自盟国的压力也是空前的。9月18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向蒋介石发出一份措辞极为严厉的电报,电报称:“因阁下延搁委任史迪威将军指挥中国所有之军队,致损失中国东部之重要土地”,“盟军在太平洋之跃进诚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目录 > 本年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