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多面熊晓鸽
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留学生们对这台晚会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这台新年晚会的组织者中就有熊晓鸽。

    这场春节晚会后,连续几年的中秋和春节,熊晓鸽都会满怀热情地帮助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留学生中心一起准备文艺活动。

    1988年,中国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的森林火灾。祖国的灾情牵动了海外学子的心,熊晓鸽又组织了一场海外留学生“向大兴安岭伸出援助之手”的募捐义演。熊晓鸽将自己的组织能力发挥到极致,将当时在波士顿的明星傅海静、高曼华、朱明瑛等都请到了现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那场演出一共筹集到了两万多美元,熊晓鸽将义款全部交给了大使馆。

    熊晓鸽将对音乐的爱好和社会交往结合在了一起。他在回国投资后不久,便促成IDG集团资助举办了IDG世界名人名作音乐会,并从此确定:从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1998年,中国留学生举行了海外最大的一次演出活动——谭盾音乐会,它在世界最大的艺术场所——林肯艺术中心举行。这场音乐会的主办人就是熊晓鸽,他也因此和谭盾建立了友谊。谭盾音乐会获得成功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还专门举行了庆祝酒会。

    音乐对熊晓鸽的影响很大,它让熊晓鸽能够摆脱投资人“冷冰冰”的身份。熊晓鸽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这也让他更容易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有一次,熊晓鸽在纽约坐出租车,因为赶时间,他催促司机开快一点,不过司机表现得并不积极。后来,熊晓鸽看到司机的名字,知道司机是个俄罗斯人,熊晓鸽就告诉司机,自己会唱苏联歌。

    没想到司机也是个音乐爱好者,于是两人一个用中文,一个用俄语,唱了一路。司机还非常热情地帮熊晓鸽抄近路,等到下车时,熊晓鸽要付给司机小费,没想到,司机给了他一个拥抱,还说:“你已经是我的朋友了!”直到现在,熊晓鸽去纽约还经常打电话找这位俄罗斯司机。

    还有一次,熊晓鸽和几个投资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出来,看到有人正在唱京戏,熊晓鸽便上前与几位专业人士一起唱起了《沙家浜》。唱完之后,在场的所有投资人都说:“hugoisa Peking Operasinger(晓鸽是个京剧艺术家)。”

    熊晓鸽对音乐的爱好,最早起源于著名艺术家吴雁泽。熊晓鸽依然记得自己当年对吴雁泽出演的《百花争艳》何等痴迷,剧院演出场场不落。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晓鸽结识了吴雁泽。那时正值中法文化年之际,吴雁泽所在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正在筹办一场在法国的中国古乐器展览,谁知预算少了30万,古乐器没有保险费。发运迫在眉睫,吴雁泽心急如焚。

    这个时候熊晓鸽正好听说了此事,他决定借机“假公济私”一把。熊晓鸽专门找到吴雁泽,对他说:“吴先生,我愿意提供30万的赞助。但是有个条件,您要教我唱歌。”吴雁泽就让熊晓鸽先唱一段,听完之后,吴雁泽认为熊晓鸽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欣然应允。

    2006年9月,熊晓鸽捐资100万元,在湖南大学建立“演唱中国歌曲奖学金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旨是鼓励那些有音乐才华的未来歌唱家们多唱中国自己的歌曲,“让中国歌曲走向世界”。而促成这一基金会成立的正是吴雁泽,在吴雁泽看来,“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时刻”。而熊晓鸽说:“这些是花钱的事情,但是我愿意做。”熊晓鸽当年在湖大上大学时得过全国大学生歌唱比赛的第一名,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也是为了“圆从小的音乐梦”。

    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成立一个基金会,熊晓鸽却仍不忘自己的投资本行,“虽然是花钱,但是在这种场合里我也能发现很多适合我们IDG投资的创业人”。

    助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简介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目录 > 第七章 多面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