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郎教授说整合产业链可以拯救中国经济
产力水平低当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可是我告诉各位,由于它们只重视制造这个环节,所以生产力水平低的问题就很严重,最后利润是负的时候,它们扛不下去,必须倒闭。但是对制造企业来说,如果它掌控了六大物流环节的话,它的生产力自然会提高,就这么简单。

    “所以,通过掌控整个所谓的‘6+1’产业链之后,企业就特别能抗压。而我们所谓产业升级思维就要做改变,不要在‘1’里面继续下工夫,因为你的利润率接近于0,你要从‘1’进入到‘6’。这个才是产业升级的具体观念。所以我们各级政府在这个萧条的时候,希望能够促成产业转型。在这里,我也希望把政府所谓产业转型更加具体地勾画出来。所谓产业转型不是在制造里面继续下工夫,不是叫你去购买更多先进的制造设备。我认为在萧条时候,我们政府更要协助企业进行一种特殊的转型,也就是从过去的‘1’转到‘6+1’的高效整合,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只有做成‘6+1’的整合,才能替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而企业赚更多利润之后,它就会给员工更多的薪水,员工拿了薪水之后,他才会去消费买很多东西,然后企业才能赚更多的钱,企业赚更多的钱之后,他才会去做转投资,然后才会有乘数效果。这就是供给创造需求的新思维,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企业增加产能。”

    各位看到这里算是明白了郎教授所谓整合产业链提高企业利润、以供给创造需求的含义,就是政府帮助企业完成转型,使得企业从以前的主要从事“1”也就是制造产品转变为“6+1”的整合,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六个环节中获取高利润。而企业一旦有了很好的效益,那么员工的工资待遇也就提高了,如果全国的企业都如此,那么就是所有劳动者的收入有了保障,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去花,那么社会的消费总需求就上去了,这就是以供给(供给就是指厂家)创造需求。需求创造好了之后,下一步,当然是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消化了过剩的产能,经济就增长了嘛。

    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郎教授的逻辑陷阱里,你是否觉得上述的拯救中国经济的办法很靠谱?那我来证明给各位看,一点也不靠谱。

    首先,在本书第五章中已经指出“6+1”产业链理论本身就是个谬误,完全颠倒了因果。“6”本身根本不创造大的价值,而只有跟品牌结合在一起,它才会创造那样的价值。道理很简单,芭比娃娃卖10美元,压根就不是因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六个环节的缘故,那是什么缘故?很简单,就因为它是芭比娃娃!这个品牌的东西就值这么多钱,你只要生产出来贴上这个标签,就是10美元的价格,没得商量。至于六个环节的经手者赚到的钱,那纯粹是芭比娃娃的品牌所有者付给他们的劳务费。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如果你贴上的不是芭比娃娃的标签,而是贴上了“沙比娃娃”的标签,那就是完全不可能卖到10美元,卖10元人民币差不多。

    其次,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的确可以通过整合产业链的办法使得企业提高利润,但这个微观的东西并不可能推广到宏观层面。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中国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出口锐减,是产品的总需求降低了,从整个中国而言,你只要没办法使得这个总需求上升,中国的宏观经济就不会好转,中国的大量中小企业就一定仍然面临困境。

    打个比方吧,比如一个国家总共只有一池子水,全国总共10个人去均分这些水,结果有时候洗澡水不够用。这时郎教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对其中的一个人说,你去练习武术,增强自身“竞争力”,就可以抢更多的水。这个人这样做了,果然使自己的水够用了。然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郎咸平说对了吗简介 >郎咸平说对了吗目录 > 郎教授说整合产业链可以拯救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