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现代经济增长的奥秘:印钱购物原理
了,这时候你的边际消费倾向是25%,因为你每新领到的2000元钱,你都只花掉500元;当然,假如你40岁的时候不小心成了亿万富翁,年收入上亿,那么你这每一年新赚的1亿元钱很可能就花掉了100万元,这时你的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低得不得了——只有0.1%。这种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意味着什么呢?很简单,会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也就是全社会的人愿意(当然必须也有这个能力)花在消费上的钱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产能过剩,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会认同这一点,产能过剩是一种经济困境或者是灾难,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巨大的效率浪费,因为整个社会本来可以生产出多得多的产品,从而能使人们过上比现在富足得多的生活,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消费不足,愣是使得这些商品不能被生产出来。一句话,这是个巨大悲剧,是一个人类有能力生产却不能生产的悲剧。

    然而,问题不在理论,而在于实践,自私的人不可能在公有制经济里卖力干活。

    凯恩斯怎么解决同一问题的呢?那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凯恩斯主义,就是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财政扩张、大兴土木去消化全社会的过剩产能。这是非常管用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就是靠着这个走出了大萧条。1980年后的中国也在持续、反复使用凯恩斯主义,这一次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也是这玩意,多亏了这4万亿,中国才实现了“保8”。

    我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呢?首先是不能抛弃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解决产能过剩只在理论上行得通,在实践中行不通。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完全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让社会生产实现在现有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最大化,从而产品最大化、人民生活最富足呢?思考的结果就是印钱购物。凯恩斯主义其实就是印钱购物的一种,只不过它是政府在花钱,政府在购物,政府是靠着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折腾,直接印钱就可以,效果是一样的。

    事实上,凯恩斯主义的印钱购物只能适用于基础设施薄弱或欠缺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各种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等)产能极大过剩,市场本身可能只能消化一小部分,那么政府就可以参与进来,印钱购买这些钢筋水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大修铁路、高速公路、体育场馆、农业基础设施等等。你会发现,政府(央行)印钱带来的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工厂获得了利润,整个社会多出了那么多的钢筋水泥等产品,最终这些产品又变成了铁路、公路、体育场馆等,还从两方面增加了社会就业(一是钢筋水泥产量的增加需要雇用更多的工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直接需要大量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设计师等)。印钱会带来通货膨胀吗?不会,因为通胀的前提是货币多了,而商品没变(或减少),但在印钱购物中,印刷货币直接导致了商品的等量增加,岂会有通胀?

    但是,凯恩斯主义并不适合那些基础设施已经健全的国家,因为这样最终建成的这些基础设施却是无用之物(原来的设施已经足够用了),你建设的高速公路、铁路都没车跑,体育场馆长期空置、农业设施压根用不着,这更是极大的浪费,你把过剩的钢筋水泥产能开发出来,结果搞出一堆人民无用的废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我严格地列出印钱购物的实施条件:

    第一,只能在产能过剩的国家施行,只有这样才会印刷货币直接导致社会产品的等量增加。

    第二,在基础设施薄弱的产能过剩国家,可以一方面进行凯恩斯主义印钱购物,消化生产资料(钢筋水泥)生产厂家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发给居民消费券)实施生活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郎咸平说对了吗简介 >郎咸平说对了吗目录 > 现代经济增长的奥秘:印钱购物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