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走向
    股神巴菲特把从美国发端并迅速波及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啸称为“金融珍珠港事件”。世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轰然倒地,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著名的四大投资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关闭、被改制,世界级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等,一个个都像美国珍珠港的舰艇一样沉下去了。

    2009年5月,媒体刊出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上是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艘艘大货轮都停在那儿,照片上注明是735艘。735艘货轮,其运量相当于全球运量的1/4。不只是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100多艘,还有鹿特丹港300多艘。这就是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冲击之大即便不是绝后的,也是空前的。

    而金融危机反映的只是一个表象,危机触及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内核,说到底,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其中有两大失衡: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则是最大的生产国,后者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卖给美国,双方形成了一个产销供求链。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这个链条突然断裂,于是全球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危机。危机逼迫这两个经济大国进行调整,即调整它们的增长模式,美国必须从消费导向转为出口导向;而中国则相反,从原来的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和消费导向。调整的结果是出现新的国际平衡。只有在这两个大国间实现经济贸易平衡,全球经济才能够再度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这个由金融海啸带来的大变局,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即进行从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和消费导向的革命性变革。我预测,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行业提供,汽车行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拉动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由于汽车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电力、轮胎、金融、维修服务等众多行业,可以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因此,发展汽车行业可以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中国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还将看到,汽车消费将带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居民生活及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汽车消费的普及,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他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方式,也会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加快城乡居民的融合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汽车的普及,将改变居民的居住方式,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旅游、郊外休闲等,都将更加便利。这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极大地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居民消费需求。

    另一个是电信业。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将由电信业提供。可以说,随着中国放开3G牌照,从2009年开始掀起了3G网络投资建设的高潮。有分析员指出,电信运营商的资金投入将超过3100亿元,电信设备制造商将成为主要得益者。尽管3G需要电信运营商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但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加上市场广阔,不仅会吸引更多存量用户由2G转向3G,也会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3G市场。有人甚至认为,在未来8~10年,3G的启动将拉动中国经济规模增加至少10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电信业对居民消费有直接拉动作用,电信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电信业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不仅表现为电信业本身,还表现在电信业创造居民消费需求上。我们只要看看这10多年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就能够看到电信业在创造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因此,3G的启动在未来8~10年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简介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目录 > 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