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十五周年,打造国民大品牌
    2010年,距离1995年在妙果寺登上时代舞台的周成建,整整十五年。时间的长度似乎淡化了过往的各种滋味,而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则通过了众多考验,逐渐接近企业家梦想的新台阶。发生在过去的那些关乎增长的数字,已经无需赘述。美邦的成长显然做了最好的说明。

    美邦的品牌认知是从一线城市而来的,但周成建从妙果寺发迹的经历却让他对二线城市的前景和美邦品牌分量并不忧虑。事实上品牌进军二线城市,反而有助于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因为信息化道路和现代科技,已经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已不复存在。在中国沿袭着“先富带后富”方针的路径下,极具市场潜力的二线城市将会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焦点。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规模以上企业的内销比重到2010年底将达到83%;内销将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重要的一个战场。”2009年底的时候,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如此预测。对于美邦这样的企业,显然明白中国市场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场时不再来的历史机遇。有服装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连续上调的纺织服装出口退税,表明政府帮扶企业渡难关的坚定态度。退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们出口1美元可多退0.07元人民币,每月就能增加60万到80万元纯利。”有的企业已经付诸实施,并在重庆、宁波、吉林这样的城市建立分支机构,在提高产出能力的同时,生产成本大幅缩减。

    1978、1992、1995、2010,这几个数字对于中国和美邦,有着特殊的含义。从整体而言,三十年以来的政治、商业、文化、社会大转型其实就是让中国从传统的权力社会向现代共和社会转变。在此途中,扬帆远航与触礁搁浅轮回交替。每次变革都留下了一个关口,在这些关口的身后是曲折的摸索,前面则是新的世界。

    于是,美邦选择开拓二线城市作为新的发展之地,便具有了一种大国民的品牌思维——没有局限于眼前,而是用更长远的目光,将自身的发展锁在了将来。即便国际大品牌,也并非固步自封,放弃二线城市。以我们耳熟能详的LV为例,自1992年在北京王府饭店开设第一家分店后,LV就陆续在中国其他城市开设分店,除去北上广深等大都市,温州、成都、青岛、厦门、长沙等二线城市也不乏LV的分店。毕竟,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谋求更广阔的市场占有永远不是坏事。

    事实上,即便没有此种预言,美邦也一直在做着“国民大品牌”的豪迈梦想。他们当然希望,在企业十五周年之际,能为这个梦想打开新的局面。

    甚至有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论调:21世纪的竞争基本单位不是企业,而是城市。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站在新时代的关口,并且有幸目睹一场新变的实现。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品牌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发展为优势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反映出大企业、优势企业趋于好转的生存状态,同时暗示着更大量的规模以下企业的生存窘境。

    改革开放30年,服装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总量增加了53倍。数字不仅说明了30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承载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光荣与梦想,记录了一代代中国纺织服装人的汗水和付出,彰显了这个产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美邦的十五年,沧海已化作桑田,但往事却并不如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相比,美邦的故事是一种案例。中国作为整体的成长显然让人痴迷,然而作为服装行业的异类,美邦的诞生曾经令人费解,它的成长则更令人痴迷。

    看起来,故事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民大品牌·美邦十五年简介 >国民大品牌·美邦十五年目录 > 第十九章 十五周年,打造国民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