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案例研究二 郑百文:如何成为第一家被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
    在中国近20年的商业史中,曾发生过两起轰动一时的商贸模式改革的大戏,而其主角竟十分巧合地都来自于中原河南的郑州,一个是本文已论及的亚细亚连锁百货模式,而另一个便是郑百文的大批发模式。

    2000年3月29日上午,St郑百文突然停牌,发布了一个让市场震惊的消息:其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对St郑百文实施破产清算,此次申请的债权共计2.1亿元人民币。郑百文1999年底的总资产14亿元,总负债22.28亿元,资不抵债。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出现上市公司被申请破产的事件。

    1996年4月上市的郑百文,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熏是1987年6月在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

    郑百文曾经以经销家电而闻名。长期以来,郑百文都是以厂商和零售商中间人的身份出现的。销售长虹彩电,对当年郑百文的快速崛起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97年,郑百文、长虹、中国建设银行结成了“三角信用关系”,其“经营模式”深受各界瞩目。巅峰时期,郑百文一年销售收入达到76亿元,净利润为8100万元,春风得意的董事长曾经把郑百文比作一个高速旋转的大转盘。据称,郑百文控制着40多个全国性的家电营销网络,每个网络可带动50个以上的大中型批发网点,其强大的营销能力曾使四川长虹一度攻克了广东省这个云集着它的最多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市场。郑百文一年销售的长虹彩电占长虹总销量的1/3,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规模厂家1年的产量。

    然而,1998年这个大转盘突然停转了。表面上的原因,一是四川长虹“过河拆桥”。它将如此之大的市场份额交给郑百文独家经营,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进入1998年没多久,四川长虹即对销售策略作出重大调整,放弃单纯依靠大批发商的营销体制。郑百文销售长虹彩电的数量急剧下降,以至于1998年全部销售收入总额只有33.55亿元,不足上年的1/2。二是中国建设银行釜底抽薪。说穿了,郑百文本属遗留问题股,1996年上市时并未募集到资金,它的大转盘完全是以银行贷款为轴心才得以高速运转起来的。从1996年开始,中国建设银行郑州分行和郑百文、四川长虹建立了三角信用关系,郑百文购进四川长虹产品,无须支付现金,而是银行开具6个月承兑汇票,由银行按汇票日期将款项划给四川长虹,而郑百文则在售出四川长虹产品以后,才还款于银行。1998年春节过后,中国建设银行郑州分行发现因开给郑百文承兑汇票而形成的一笔巨额债权有一定的回收难度,于是开始停止发放新的汇票。郑百文的大转盘顷刻失衡。

    其实,在这之前,郑百文已经受到资金短缺的严重制约。经营者不顾企业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在1996年到1998年间,冒着单一经营的风险,投入上亿元资金建立营销网络,把1998年配股资金几乎提前用完。当1998年3月11日郑百文董事会研究修订配股方案以及6月5日发表配股公告时,实际上当时公司与四川长虹的经销合作关系已经瓦解,利用配股资金组建异地配售中心已毫无必要。然而公司钱已花了,如果将真相和盘托出,那么这次配股就会鸡飞蛋打一场空。原来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一切问题都被充裕的资金和利润掩盖着,现在没有了期票结算这种形式,马达变小了,盘子转不动了。可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一切耗费却没有减少,有的开支还在增加。加上销售方面失去了大批发商的优势,有时不得不削价到亏本销售才能收回一些资金。因此,尽管1998年实施配股没多久,年底时郑百文手头可以调动的头寸已几乎为零。

    在1998年年报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败局Ⅰ简介 >大败局Ⅰ目录 > 案例研究二 郑百文:如何成为第一家被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