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我已忘记了,《倾城之恋》
    文/黄碧云

    前言:

    她说她写完这篇文章很难过。

    她说她这些年才懂得感激大学教育。

    黄碧云,或许是香港人生经验最丰富的女作家,做过编剧、记者和律师,开过店子,曾在台湾、香港和法国读过书,去过西班牙学跳费明高舞,更周游列国。在大学里,或许很多人都希望能像她,过着这么不同的生活。甚么样的教育甚么样的经验才能孕育出这样的一个人?黄碧云,由她大学毕业作品开始,和我们分享她的大学回忆。

    「…离开大学很多年才明白,这才是教育,每个人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考试可以很符碌,前途就不大会谋算,不时还想着社会责任及承担。后来我又知道,原来这就是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理想主义…」

    黄碧云,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获得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犯罪学硕士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法律系文凭,为合格执业律师。着有小说、《七种静默》、、《烈女图》、、《血卡门》等,散文《扬眉女子》、《我们如此很好》、《后殖民志》,最新作品为《沉默。暗哑。微小》。其作品曾获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散文奖,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新秀奖,更多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各大报好书推荐。

    我在法庭外面碰到了蓝宝生。他没有叫我的名字,我也没有叫他,但只是面对面的站着,每人都穿一套深色西装。离开学校后,当初那一两年还有见面,最后一次可能是在一次旧生舞会里面,他介绍女友给旧同学认识。我很讨厌旧生会那一种比较成就的风气,而且一群不再年轻的人聚在一起,在怀缅往事,也不是甚么好品味,不然就说些儿女经,买楼经,我也感到无话可说,所以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去那些所谓旧生聚会。那么多年没见,没甚么,就像从前在就业辅导处还是书局饭堂碰到一样,讲几句漫无目的的说话。然后我说,我的客人到了,我要过去谈谈。他毕业后就在国泰工作,一直到现在,来到法庭是因为国泰跟另一间航空公司的诉讼。他说,再见。后来也没有再见。想不到再见的理由。

    毕业后没见他,知道他去了中东住了几年。我没有告诉他我过去二十年做了些甚么。我只说,不想做律师,想去跳舞。也会去。他说,你跟从前一样。就好像我们从前很要好一样。

    在学校他读商,我读新闻传播,也不知道怎样认识。他那时候已经穿得像上班一样上学。奇怪的是爱跟我们一伙人混在一起,我们一伙人都在诗呀电影呀张爱玲呀的想当艺术家,本科没大兴趣念,专事去学些不相干的艺术概论,西方音乐史,心理学;课余就读弗罗伊德和柏拉图和利维史陀,考试就胡乱应付了事。同学也一样不学有术,有人熟读还珠楼主,有人开口就引诗经,有人专注新儒家。离开大学很多年才明白,这才是教育,每个人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考试可以很符碌,前途就不大会谋算,不时还想着社会责任及承担。后来我又知道,原来这就是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理想主义。当我还在大学里面的时候,我以为大学是给年轻人胡混和谈恋爱的。

    毕业的时候要做一个电视制作,作为期终作业。我将张爱玲的改编了,老师读完剧本就皱眉头,说看不明白。平日在男生堆里不大张扬的锺荣亮居然仗义执言,说,赵老师,她这个叫做「文学剧本」,惹得全班大笑。或许他那一句「她这个叫做「文学剧本」」给我一个响亮的提示,我最后还是走上文学的道路,一去二十年。但当时我还是十分迷糊,没想过当甚么作家,只是喜欢给人写信,从来没有投稿或做甚么创作。只是自己有一本笔记本儿,读了甚么看了甚么想到甚么,就写下来。这个习惯一直维持至今。

    蓝宝生就是我的范柳原。叫他念「这一度墙,无论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简介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目录 > 我已忘记了,《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