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悲惨的往事
    裘耀和得知丁桓要来石杨,心里也异常激动,他的本意是先让县长浦修达和副县长吴颖颖接待,考察结束后,他再一并听听丁桓对石杨投资的具体意见,谁知中午接到办公室电话,说前进乡有几十个农民围在办公室,一定要见县委书记裘耀和。裘耀和一听说有几十个农民在等他上访,他就心急如焚了。因为他自己规定一条规矩:凡来县里上访的群众,一律不准草率地处理,更不准轻易动用公安干警,避免矛盾激化。他在电话里并没有问前进乡农民为何来上访,但在他印象当中,就在不久前他接到一封人民来信。

    此信反映两年前时任前进乡党委书记的安宜斌曾经压制了一起村干部腐败案件。这封信,他没有简单地批转,准备亲自查清事实,给农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没有想到农民们找上门来了。

    裘耀和到石杨任县委书记后,设立了书记县长信箱,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他都要亲自处理,即使是批转给有关部门的信,也要求该部门必须按时给他报结果。

    裘耀和在石杨县的集资修路问题,尽管省电视台曝光后,省市调查组也作了调查,有的报纸也作了报道,可为什么始终矛盾不突出呢?其实许多人也都知道,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干群矛盾,那是因为农民负担问题,农民生存受到重大压力,基层干部趁机巧取豪夺,农民不堪重负,为了生活而群起反抗。而干部吃的是国家俸禄,扣除l0%的工资,并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一点,让石杨县l50多万人民心中暗暗佩服裘耀和。事实证明裘耀和没有因为公益事业让农民出一分钱,在这个问题上裘耀和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

    当裘耀和一脚踏进县委办公室一楼大厅时,就被40多个农民围住了。裘耀和知道,群众上访都是有切肤之痛,有无处申诉的冤情,要查清事实,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把他们安排到会议室,派人先打来开水,随后把农业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纪委、农工部等,凡是与农民反映问题有关的部门领导都找来了。裘耀和和几个副县长亲自听取农民们反映3年前发生在前进乡的所谓的农民闹事的“清明节”事件。

    1994年4月1日,春天的温暖已经到来,仍然处在贫困中的前进乡清塘村近百户、400多口人的农民,按照历史遗留下来的习俗,拿着几个鸡蛋换点钱,买点鬼钱,准备在清明节去祭扫已故的亲人。其实清塘村的近百户农民除了村里几个主要干部,几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艰难,全国大部分农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杨县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县,人均收入只有70多元,排名全省末位,而前进乡的清塘村由于地处沂河岸边,地势低洼,大涝大灾,小涝小灾,村民们的日子和20多年前没有什么两样,可是村干部总是编出花样横征暴敛。逆来顺受的村民们就这样默默地承受着,然而退伍回乡的共产党员张加民看不下去了,想到《党章》,想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权利,他和另外几个年轻人把要求清查村里账目的信交给乡党委,并寄到县人民检察院。

    可是账还没查,当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安宜斌居然把张加民,以及魏新华、卢九德、张家全4人要清查账目的事告诉了村长张裕富,不久他们寄到县检察院的人民来信又转到安宜斌手里,安宜斌不仅没作处理,干脆把这封人民来信交给了张裕富。

    张加民他们不见上面有任何反映,就不断上访、写信,同样,每次上访、转回的信,也都落到了张裕富的手中。张裕富在村里那是一言九鼎,20多年来,凭着他的蛮横,凭着他的4个儿子,这个村长如同铁打的帽子,始终牢牢地戴在他的头上,谁也奈何不了。不仅在清塘村,连前进乡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清塘村有个“南霸天”。

    张裕富不是党员,可他这个不是党员的村长却能一手遮天,乡党委也曾配过村党支部书记,外村调来的人只要不听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执政者简介 >执政者目录 > 第十章 悲惨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