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21

    千里京杭大运河,横穿三阳境内五十公里,她在给这块古老的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三阳这座上世纪八十年代新成立的城市,带来狼狈与不堪。原因很简单,主要是管辖权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三阳建市不久,运河河堤就被划归省京杭运河管理处管辖,两岸农民不但失去对运河的开发和利用权,还白白丢掉几十万亩良田。从此,运河两岸农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下降。而运河河堤和堤防用地划归省运河管理处管辖后,又成为他们的一大包袱。因人手有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两岸河堤和堤防用地上杂树杂草丛生,农民有心开发利用,又因管理权的限制,而不能如愿。一天,华卫法和江小宁路过运东镇河堤村,那低矮土墙草顶的民居,格外刺眼,让人很不舒服,他问江小宁,这是什么地方?

    华书记,您就别问了,从这儿向前走,都一个样。跟随领导后面工作多年的江小宁,知道此时华卫法问话的目的,便撂下这四六不靠的话。

    怎么回事?华卫法阴沉着脸,想探个究竟。

    华书记,说起这话就长了,一言难尽啦!江小宁边说边摇头,叹了口气。华卫法对司机说,这样,咱们到前面进村的路口停下来,去村里看看。在进村路口,华卫法和江小宁下了车,他们沿着进村土路向村里走去,江小宁此时道出了个中原委。

    原来,沿运河一线村民穷,主要穷在地少人多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地村民并不穷。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集体时,沿河群众丰衣足食,几乎每个村都有水上运输队,三分之一劳力在运输队跑运输,三分之二劳力种地,那时人口又少,人均占地五六亩。八十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沿河乡村集体运输队先是个人承包,后又卖给了私人,承包费、卖船款村民却一文没拿着,都被市里收来办了个啤酒厂。当时,村民思想陈旧,认为船队反正是集体的,集体的东西就是国家的,三千多万元卖船费上缴市里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人提出疑问。到了一九八三年,省运河管理处与市里协商划分河堤防界,河堤边八十米土地划归堤防用地,沿河五十公里近百万亩土地和河堤归省运河处管理,省运河处给了两个亿作为补偿,又被市里挪用了,村民们又一次失去了补偿的机会。九十年代中期,国家规划的京沪高速公路又从这些乡村穿过,几个亿的土地补偿金,市镇村层层克扣,到了村民手中所剩无几。现在村民人均土地不足一亩,失去土地的村民只能在贫困中艰难度日。

    江小宁指着一片凄凉的运河大堤对华卫法说,华书记,您看现在的运河大堤,到处杂草丛生,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如果这些土地能让村民耕种,就能基本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华卫法从江小宁的话里,听出了他对解决这个问题已有成熟的思考,便鼓励他说,小宁,别拐弯抹角了,把你的想法全部说出来。

    江小宁说,华书记,我是这样想的,市里可否与省有关部门协商,将运河河堤承包下来,河堤可以划给村民植树,堤防用地也可以划给村民种粮食,这样既能保护河堤,村民们又能得到很多实惠。你看,由于河堤上没有植被,每年秋雨冲刷,到了冬天都要重新进行加固,修了冲,冲了再修,几乎年年如此。仅三阳这一段,省运河处每年大约要投入一千几百万元。如果让咱们承包河堤防护,堤防用地再无偿给咱们使用,市里组织人力修缮河堤,不用他们一分钱,还省了人力管理,我想他们肯定举双手赞成。江小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华卫法赞同地说,小宁,我看这个方案可行。这样,你最近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搞一个方案,然后我去找他们谈。咱们回吧!华卫法说着就转身往回走。

    华书记,既然来了,咱们进村看看吧?江小宁建议道。

    市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问责简介 >问责目录 > 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