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节
世绘的定义之一正是“描绘时代风俗的绘画”,由此观之,远在版画诞生之前,古人早就以手绘方式进行浮世绘创作。版画诚然推动了浮世绘的发展,但其结果只是浮世绘画师们迎合大众喜好绘制了用于雕版的原画。这就要问,通过版画何以判断画师的技艺水平?所谓浮世绘版画,是将画师绘制的原稿交给雕版师雕成的产物。既经他人之手,作品究竟能多大程度体现画师的实力,这就要打上一个问号。要想直观画师真正的技艺,当然只能通过其亲笔完成的手绘作品。

    幕末时期的手绘画中也存在诸多劣作,然而同一画师的版画却很上档次,这恰好证明雕版师或印刷师的技术足以掩饰画师的拙劣线描。

    举上一个绘制头发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画师在原稿阶段并不会一根一根地画上头发,只是大致勾出发型轮廓,上墨后就交给雕版师处理。而后才由雕版师在描好的轮廓中倾尽技艺雕刻出每一根发丝。显而易见,即便同一名画师的作品也会因为雕版师的能力产生微妙差异。

    北斋是有众多手绘杰作传世的画师之一,此外他对版画的完成度也十分上心,甚至专程写信给出版方,要求指定娴熟可信的雕版师。总而言之,版画是由出版商、雕版师、刷版师、原_师多方共同作业完成,并非画师一人之功。正因如此,对手绘画的研究才是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从浮世绘爱好会的这一意见,足见其情感炽烈。

    换作旁人观之,双方协会各有道理,二者的对立至多不过是研究者热情的产物,乃是让人欣慰的百家争鸣而巳。然而,引发两派争论的手绘浮世绘,却被昭和九年(1934年)震惊全日本的“春峰庵事件”推上风口浪尖,至今余波未平。

    昭和九年的那场风波已是将近五十年前的旧事,虽然至今无人挑明,实际上那起事件正可谓手绘争论的发端。

    一切始于四月二十六日《朝日新闻》的某则报道。那天的报上刊登了题为“春峰庵秘藏手绘浮世绘拍卖”的报道,其中写乐的两幅手绘尤其受到当时浮世绘研究者兼国文学者笹川临风博士的极力赞赏,估价一路看涨。

    以下就摘抄部分报道。

    “罕见的写乐手绘现世——自日本仅存一幅的写乐手绘于大地震烧毁以来,在人们皆感绝望之时,意义非凡的两幅大作惊现于昔日大名之秘库,发现画作并负责鉴定的笹川临风博士将其盛赞为‘世界级大发现’。笹川博士表示——秘藏画作者乃某大名公卿,号春峰庵,此次以写乐为首的十九件手绘作品皆为难得的珍品,总估价在十五万日元至二十九万日元之间。”

    上述金额放到眼下少说也在五亿日元以上,在当时无疑是前无古人的报价,社会各界一片沸腾。哪知到了拍卖当天,却曝出全数画作皆是某团体策划制作的赝品。“春峰庵”这一名号同样是杜撰的。

    自此,以负责鉴定作品,甚至为图鉴撰写解说,对其价值不吝盛赞的笹川博士为首,相关浮世绘研究者们面对社会质疑,极力辩称自身清白。幸而研究者们并未和赝品直接挂钩,得以回避刑事责任,但“春峰庵事件”确实断送了博士们的研究生命。

    自那起事件后,浮世绘研究者们纷纷对手绘真假问题避而远之。

    古有云,君子不近刑人。无论怎样,笹川博士乃是当时浮世绘研究界的代表人物,眼见这般权威竟一朝倾覆,研究者们避危求安自然也不奇怪。然而,原本得到业界认同并广泛开展研究的手绘画却大幅贬值,一举折价过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研究者对待手绘的态度始终谨慎,纵然有新作现世,甚至百人中有百人认定是真迹,都不会站出来陈述自己的判断。由于无法估价,作品被常年放置的例子并不罕见。

    刻意的疏离,反倒招致混乱。按捺不住的人们自发聚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写乐杀人事件简介 >写乐杀人事件目录 > 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