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津田回到东京国立地区的独居公寓简单解决晚饭,又用蒸馏咖啡机泡了好几杯咖啡。喝到第二杯时,津田终于拆开了从旧书市场带回的纸包。瞬间霉臭扑鼻,不过津田并不讨厌这种气味。

    津田首先拿起水野赠送的画集。

    画集封面上贴着长长的题签,名叫《湖山庄主人收藏名画图鉴》,总共也就百来页,没有受潮,或许因为粘贴了近百张大型照片吧,整本册子挺有分量。

    津田从清亲的序文看起。文字里混有片假名,本就难以阅读,而每个文字又都要定睛分辨,无法连贯通读,很难一下把握整体意思。随着一字一顿慢慢推进,这才得以理解。真是让人费解的行文方式。记得国府曾说这是日本人惯用的伎俩,以故弄玄虚来掩饰内容的空洞。

    (还真像水野先生所说,这篇序文没多少实际内容。不过文末记载了清亲拜访秋田的日期,光这行字或许就有大用。)

    翻到下一页,已经变为深棕色的肖像照映人眼帘。

    圆脸配上恺撒胡,打着条纹领带的绅士端坐椅上。从他紧绷的嘴角和用力攥起的拳头不难见其紧张。照片是在照相馆拍摄的,背后的布景上开着窗,窗外的浮云清晰可见。现代人看惯了实景拍摄,难免觉得这照片做作,但在当时肯定没人觉得奇怪。椅子右手装饰着崭新的煤油灯,反倒让津田体会到古老的时代感。

    明治三十八年湖山庄主人故佐藤正吉君

    照片下方附有说明。参考清亲序文,该男子于两年后死于事故。单看照片,谁又能想到这是大限将至之人?

    自下一页起,全是照片配图。津田快速翻阅着,突然有什么东西轻轻落下。他本以为是脱落的照片,拾起一看却是张旧巴巴的美术明信片,或许是被某位持有者当作书签使吧。津田随手把明信片搁在桌上,重新将注意力转回画集。照片配图有横有竖,尺寸不一,不过内容全是日本轴画。

    画集中只载有画作题名和零碎的作者小传,完全没有针对作品的解说,以画集而言实属罕见。

    或许在佐藤正吉亡故之后就不再有人关注这些画的价值了吧,又或许制作者并不熟悉美术书籍的格式,草草做成图鉴就算了事。通常而言,收藏家的图鉴总会大书特书获得作品的经过,或者长篇大论藏家对作者的过大评价,简直让读者生厌。相较而言,这本画集的简洁倒让津田很有好感。

    整本画集收录的照片共有七十四张,其中五十二张均出自同一名画师,足见佐藤正吉对其倾心程度。先前在旧书市场大略翻阅时,津田就对画师的技艺大为惊叹,现在仔细一看依然抱着相同感想,不过津田却对这位画师没有丝毫印象。

    要说浮世绘之外的范畴,津田自认不算熟悉,但也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尤其在秋田兰画这一块。津田的老家位于岩手,正好靠近秋田,他对这一画派的兴趣也更大,多少记得其中的主要画师。

    (果然学问还多着啊……)

    津田倒也不打算反思自己的用功不足。

    具有如此才能的画师竟然至今不为人知,不过为人知的先决条件是其创作能够进人大众视线。无论同师留下了何等优秀的作品,假如不能公之于众接受品鉴,又怎能体现自身价值?如此这般被埋没于地方的天才数不胜数。

    (也正因如此,才有研究的价值。)

    凭一己之力发掘、评价不为人知的逸才,这正是从事美术之人毕生追求的梦想。

    津田没来由地兴奋起来,虽然一切还是未知数,但无疑有调查的价值。假如这真是一介无名画师,那么鉴定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津田仔细翻找着画集的每个角落,寻找着记载画师小传的页码,终于在配图最末部分的侧腰发现了一段印刷字。

    角馆出身,秋田藩士,宝历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写乐杀人事件简介 >写乐杀人事件目录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