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7章 少时志向在西行(完)
城之乱,作为单于一方的指挥官是悄悄接收兵败逃亡士卒的赵涉,也是他建议年幼的于单多看少做,坐山观虎斗再做定夺。

    赵涉代替于单指挥十二万单于精锐挫败了伊稚斜的兵谏企图,尔后依仗龙城与伊稚斜做殊死对抗,掐是因为匈奴内讧使得弓卢水方向鲜卑人寻得机会攻破防线直突入狼居胥山东麓,吓的伊稚斜大呼小叫连忙罢兵言和去低于鲜卑人。

    双方罢兵的条件耐人寻味,于单无力剥夺伊稚斜这个乱臣贼子的军权,而伊稚斜又无力攻破两代单于苦心经营的龙城,双方各让一步伊稚斜放弃自称单于而改封为左贤王,于单则必须放弃单于庭龙城的控制权,允许他带走城内的所有东西和人口。

    其实这是等于变相承认于单的失败,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军臣单于留下的精锐骑兵勇猛善战只听命于军臣单于的亲自指挥,于单青春年少毫无威望镇不住大军,浅薄的从军经历谈不上精通战阵指挥,请赵涉这个外人指挥匈奴精锐更加不能让人服气,但是于单能信任的恰恰只有赵涉这个外人老师,王帐勇士的指挥官亦或是单于骑兵的指挥官都不能让他放心,年轻的大单于晓得自己的困境,站在他身边的每一个高级军官都有可能随时举起反旗做第二个伊稚斜。

    于是赵涉为他制定策略化解危局,用退出龙城为代价让伊稚斜吞下左贤王的毒饵,防守鲜卑人交给他来做,而于单单于则要用最快的速度召集草原上的各大部族遴选出愿意追随迁徙的部众,最后一步是安抚单于庭内仍忠于于单单于的各部贵族首领,派遣使者汉家皇帝协商议和之策,向南或者向西迁徙。

    匈奴贵族坚决反对迁徙,但是现实摆在面前又不得不面对,伊稚斜夺走龙城是板上钉钉,虽然他手下的精锐成都远不如单于所部,可若是以目前大单于的威望也根本压不住军心。打是肯定打不赢老于行伍的伊稚斜,再者西部匈奴右地正在被呼揭人抢夺地盘和部众牛羊,南边又被凶猛的汉军横扫而过正在接受汉人的整编,东边的鲜卑人带着蛮族喊打喊杀要灭了匈奴人的种,恐怖的事情简直一个接着一个。

    最后只有做出选择,向东北鲜卑人弄死。向西和呼揭人抢地盘,向南被汉廷接收整编,向北去更寒冷的北极和北极熊玩,以及留在原地被伊稚斜,鲜卑人,汉军,呼揭人以及寒冷的冬天活活玩死。

    在比烂的时代只有烂与更烂的区别。匈奴贵族们用为数不多的智慧掰着手指计算利弊得失,直到第一批冷空气从北方吹来时才意识到留给自己考虑的时间并不充裕,于是他们做出各自的决定,或是向西,或是向南。或是留在原地不动。

    于单和赵涉当然是要向西,但是西边留给他们的空间也不大,那就只有向西北偏北的方向走,扫荡丁零与鬲昆到更远的地方。

    当雪花飘落大地的时候。汉家使者来到龙城看到的却是一座人烟稀少的空城,以及留守在城外的部分鲜卑贵族和在此居住耕作的汉民奴隶。这些汉民努力是匈奴与汉廷议和的筹码,无论是守在狼居胥山附近的伊稚斜,亦或是已经远走他乡的于单都没有继续与汉人为敌的打算。

    议和放人是最终选择,伊稚斜没有蠢到横加阻拦。他要的是龙城,至于人口部众可以从漠北各处随意搜罗,更何况逃亡漠北的漠南部族依然为数不少,这是伊稚斜自信能守住基业的基础。

    直到元光三年初,春暖花开雪水融化,从汉地远来接应的汉人车马队才把这群担惊受怕几十年的汉民接回到他们的家乡,伊稚斜如愿以偿的得到龙城和大片漠北草场以及附近开垦完善的耕地,摩拳擦掌只等机会给鲜卑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天子刘彻则如愿以偿的夺取漠南大片疆土,以破匈奴大功封卫青为大将军、长平侯,食邑万户,李广、公孙敖、李息也因功封侯,平棘侯薛泽益封一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汉列侯简介 >大汉列侯目录 > 第337章 少时志向在西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