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书评:成长是为了回归的告别
,你当然还要回来,如同“三姐妹”对你说过的那样:“你离开时要记得为了其他的人回来。……你不能忘记你知道的事情,你不能忘记你是谁。”

    是呀,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属于这里。飞出芒果街,只是为了回归的告别。从此,你就像美国女作家厄休拉·勒奎恩在童话《飞天猫》中描写的飞猫,心中始终挂念着贫困的童年街。你永远也不能忘记,正是在那个狭窄的地方,没有翅膀的母亲孕育了你飞翔的希望。

    再见,埃斯佩朗莎。你终于长大了……

    四

    很遗憾,为让更多的朋友分享埃斯佩朗莎的成长故事,现在我必须要离开那条芒果街,回到现实中来。

    是一部由44个相对独立的小短篇构成的成长小说,它的大主题是成长。

    如果把全书比作一棵从拉美移栽到美国的大树,树身便代表成长的大主题;两个丫形对称的大分枝,分别代表代表移民的成长、女性的成长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其余的枝条,则代表那些由大主题所衍生的主题,如女性身份主题、命运主题等等。

    可是,它的多重主题却没有扰乱读者视线,仿佛枝繁叶茂的大树,反能尽显其美。结构安排得当,埃斯佩朗莎的成长故事真切感人,是读者对书中的诸多主题不觉其烦的原因;清新如洗的语言,则是此书牵动人心的关键。

    如《小银和我》,舒缓如歌,带有诗歌气息与节奏感;如米斯特拉尔的诗文,充满母爱,但视角更宽;如《米格尔街》,不疾不徐,但情感更真挚;如《一九○○年前后柏林的童年》,细腻入微,却无难以自拔的绝望感。

    单独来看,每一篇皆如露珠般晶莹,在每种主题的映衬下,闪耀着相应的语言光彩,或凝重舒缓,或轻快浪漫,或声如裂帛,大珠小珠,嘈嘈切切,不断撩拨读者心弦。若把它们汇在一起,则像蜘蛛网般剔透,浑然一体,令人忍不住想把夏洛为威伯在网中织成的“杰出”二字移到此书封面上。

    于是,我们自然想要知道:是谁让芒果街拥有了灵魂,谁让埃斯佩朗莎这个小女孩顺利成长?

    五

    与中的埃斯佩朗莎相同,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是一个美国墨西哥裔移民的后代,也在芝加哥的拉丁裔聚居区里长大。

    1954年,桑德拉生于芝加哥。此后,她便开始随父母不断奔波在芝加哥与墨西哥城之间。漂泊让她像埃斯佩朗莎一样,很小就意识到移民的边缘地位,变得内向害羞。而家里的男人们都希望她做一个家庭妇女,这更令她感到压抑,渴望早日拥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走出“对女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传统家庭。

    中学毕业后,桑德拉靠政府资助进入大学。1978年,她取得爱荷华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去一所为芝加哥拉丁裔青少年特设的高中任教。1980年起,她在芝加哥罗约拉大学担任了两年少数族裔学生辅导员。为帮助这些学生认清自我,找到出路,她打算为他们讲述自己及身边的女性拉丁裔移民的成长故事,以女性的视角对拉丁裔聚居区做全新的诠释。于是,她创作了,1984年在美国出版。

    此外,桑德拉还写过两本小说、四本诗集等,却是她最为成功的作品,出版的次年即获得前哥伦布基金会美国图书奖,并很快就拥有了“超级畅销”和“成长经典”这两个桂冠,不但被写入美国大中小学课程表,在老年人的家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六

    “世界在飞速旋转,我紧紧跟随其后。”西班牙诗人贝克尔曾经这样说。也同样,紧紧追随着不断飞旋的成长脚步。

    、、等“成长经典”,当然是代代相传的杰作,但今天的小读者却觉得它们的数量太少,汤姆·索亚等人物也太老了。是呀,就连霍尔顿现在也已是古稀老翁了。虽说经典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芒果街上的小屋简介 >芒果街上的小屋目录 > 书评:成长是为了回归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