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之美,分文不取!……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嘛!……”

    闪毅不明白这两口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司马山一旁终于开了口。他一一道来,逻辑清晰,结论诱人……

    原来,司马山是接通了“上线”,有了“直接从银行里拿钱来用”的机会;可是要拉起一个公司,达到“师出有名”且“大有道理”,也还需要“另辟蹊径”。于是想到了“中外合资”的招数。现在闪毅是活生生的外商;如果闪毅没有资金周转上的困难,恐怕也懒得考虑合资的事;司马山要不是闪毅这种处境,也难以向闪毅开口;也是双方的缘分凑迫,只要闪毅愿意“挺身而出”,他那“外资”份额,可以用司马山“从银行里直接拿出来的钱”垫算,待他一旦渡过了危机,再“落实”不迟……

    这方案当然令闪毅怦然心动。的后期制作费竟可“得来全不费工夫”!何乐而不为?

    ……走出那座楼所在的院落,坐进自己的汽车时,闪毅已然忘记了他在当年“潘大大”住屋外,猛然看到那个搪瓷尿盆时所受的刺激……

    78

    好久没接到过印德钧电话了,当雍望辉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时,真是非常高兴。

    印德钧约他去智化寺看一个民间收藏家自己组织的展览。

    真没想到印德钧有这样的好兴致。在他记忆里,印德钧似乎是不怎么爱看展览的。也许是因为快退休了,现在担任的又是个闲差,所以业余的爱好情趣也丰富起来。

    他答应去。

    智化寺深藏在闹市的胡同群中,即使老北京,也有很多人不太知道有这样一所寺庙。它虽然不大,却保存得颇为完整。它最著名的是其后面的藏经楼建筑,据说基本上保持着明代以前的结构,在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极具文物价值。另外这座寺庙曾产生过一种风格特异的佛教音乐,-直留传至今;现在恢复了一支由僧侣组成的佛乐队,所演奏的法曲使这方面的专家激赏不已。不过,以上两大特色仍不能吸引一般市民和旅游者光顾,所以,寺庙的管理部门便将庙中厢房廊房辟为了民间收藏品的展厅,一些民间收藏者自发组成并经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协会联谊会,也便将这里作为他们展示自己收藏成果、进行交流的一个乐园;这样也便吸引了一些市民和外来旅游者到此观览。

    雍望辉和印德钧在智化寺门口会合。

    进去之前,印德钧跟他说:“在北京几十年了,我也是头几天才偶然发现这个地方的……”原来,印德钧参加了“希望工程”的助学活动,包下了家乡最偏僻的山乡里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前些时那所小学的一位教师随一个参观学习团来北京,特意到他家致谢,并带来了那两个孩子的优秀作业和孩子家长托带的红枣和柿饼;印德钧自然非常高兴;那家乡老师走那天,他到火车站送行,除了托老师给两个孩子和他们两家带去些礼物,还买了一大包书和一大包文具,送给那所学校;送完出了北京站,他心情甚畅,便不忙坐车回家,且闲庭信步般地漫游……他不喜欢大街上的喧闹,便往胡同里转悠;这么三转两转,就在无意中发现了智化寺……

    印德钧对雍望辉说:“……进去看吧,准让你大吃一惊!……”

    雍望辉感谢印德钧对他的好意。他虽然尚未来过这智化寺,可他的生活视野比印德钧开阔多了。说实在的,各种千奇百怪的世相见多了以后,他已经变得很难吃惊,尤其难得大吃一惊。就拿社会上的各种“发烧友”来说,他见识得已然不少。比如说,他就到过一个音响“发烧友”家里,那人的正式职业不过是自来水公司的一位业务员,收入当然不高;刚进他家,举目四望,可真是“家徒四壁”,举凡一般人家都有的种种日用器具,如组合柜、沙发椅、电冰箱……他家竟都暂付阙如;他家的住房也实在狭窄;但他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栖凤楼简介 >栖凤楼目录 > 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