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部 流 放
中心也已经在灵州形成,但哲合忍耶第三代穆勒什德马达天的事迹仍然与第二代相近似——他们都是十八世纪中国官府对伊斯兰信仰迫害的一种余波。平凉掌教时间长,船厂掌教时间短,但这两位导师的使命都是一个,即维持住哲合忍耶的血脉。这两位导师的归宿也都是一样的:既不是直接的被杀殉教并拿到了血衣凭证,也不是自然归真。他们是在守密的举念中殉教——前者被监禁致残然后病死,后者被流放折磨中途病死。他们都没有争得如苏四十三阿訇那样辉煌壮美的牺牲;但是他们掩护了哲合忍耶的命脉,并赋予这个生命一种新的性格——艰忍。

    吟味缅怀他们的生涯,会觉得道祖马明心的话(亲手扶植了两个领袖)确实有着预言的滋味。

    没有更恰当的总结和归纳了,没有更准确的理论来概括这两代教统的特征了——当古土布·阿兰·马达天被朴实无华的回民们尊称为船厂太爷以后,哲合忍耶历史的早期便结束了。十九世纪真正开始了。

    第02章早盖的房子

    像平凉时期一样,古土布·阿兰一生谨慎忍让。教内传说,他甚至委屈求全,向人下过一跪。因此教内议论纷纷。而他说:“咱们给他跪一下,他要给人类跪一世”。

    此事像是描绘着当年灵州哲合忍耶的地位和处境。古土布·阿兰的性情一如平凉太爷穆宪章,有一种忧郁和对厄运的预感。教史中记载了他对未来的一句话:“啊,磨难和忧愁太大了”——但当时的教众们并没有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屠杀的恐怖刚刚被人淡忘,就有人渴望兴建道堂了。这就是教内史称“盖房子”的事件。据钞本故事:教下来向毛拉讨口唤,要修建道堂。为了避祸毛拉不给口唤。但教下再三强求,于是毛拉违心地同意了。结果是大张旗鼓,大兴土木。毛拉的心里难受,眼前映现着灾祸。

    一天,洪乐府阿訇为盖房子的地点事来见毛拉,毛拉痛苦地说道:我的老师啊,你看,我的胡须头发都白了。他们硬说是口唤;今天要为我多修些房子,明天要为我多修些房子。

    这样做,难道是为了使萌芽的种子断绝吗?

    但是,对于一个苏菲主义教派来说,传教中心——道堂无论如何是不可缺少的。喘息使人安定,一时安谧的生活(包括宗教生活在潜伏中的恢复),使人过早地乐观。在中国穆斯林中间,特别是在他们的知识分子中间常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信仰肤浅、责任感缺乏,往往乐观而且言过其实。怂恿兴建道堂是一种表现自己的机会;为着表现自己的虐诚,我们的多斯达尼有时会危害自己的圣教。曼苏尔·马学智阿訇关于此事追忆道:不出毛拉所料,在房子动工的哺礼时分,灵州公家派人来抓毛拉了。捕得迅疾,使他连告别都来不及。

    第03章哈密瓜的传说

    关于古土布·阿兰·马达天(请允许我为叙述行文的方便,时时直呼他的名字)被捕入狱的原因,民间传说得很美。

    传说原因不是因为兴建道堂(盖房子),而是由于一个偶然事件。自乾隆间开了把哲合忍耶流放新疆的先河以后,由于道祖马明心夫人张氏刚烈的复仇殉教殉夫,以及她在伊犁河畔拱北的凝聚力,至马达天光阴新疆已经悄悄成为哲合忍耶的一个新中心。出于对哲合忍耶的真诚感情,新疆人尤其重视入关探望导师以及为先烈上坟悼念。嘉庆二十年左右,有一个新疆教徒因自家种出了两个奇大的哈密瓜,便举意把这两个罕见的大瓜挑至口内送给穆勒什德马达天吃。长途跋涉,晓行夜宿,到了甘肃。一天,他挑瓜路过一道哨卡,守卒看见这么奇异的鲜货,便要求买下来。但是那回民不肯卖,在哨卡上,兵卒和挑瓜人纠缠了一会儿:——挑上的瓜,你怎不把它卖给呢?

    ——这是我敬上的瓜,不卖。

    ——你还要走北京城敬上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灵史简介 >心灵史目录 > 第三部 流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