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相关书评 叙述革命中的民间世界观
    --读林白的

    贺绍俊

    林白的是由217个片断组成的,它暗寓着世界的整体性已经被彻底粉碎。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眼里,世界只不过是由无数的碎片拼凑成的。这也就是后现代派为什么热衷于碎片处理的原因。施奇克尔说:quot;我们在片断中感知,在片断中生存,也必然在片断中死去。quot;林白对于后现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所以我对她完全采用片断的方式来结构长篇小说一点也不感到惊奇。

    一

    说句玩笑话,quot;女大十八变quot;真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林白,不是说她的容貌变得快,而是说她的写作变得快,变得简直让你眼花缭乱,惊诧不已。林白曾经被公认为是个人化写作的代表性作家,她定格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是一位沉迷于自恋中的坦荡女性,她呵护自我的情感世界和自我的女性躯体,情感和性,构成了她的小说世界的基本元素,她把情感和性精心扎成惟美的花朵,这种花朵封闭在她的自恋的精神堡垒里,也许过于脆弱,外面世界的风会把它吹得零乱不堪。因此这就导致了林白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承受各种指责和打击。她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指责和打击,并且更加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这是她能够采取的自我保护的惟一方式。

    然而自恋中的林白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在中有所透露,她像一只柔软的虫子朝着外面蠕动,不过那个封闭在自恋精神堡垒中的林白在读者的印象中太强烈了,因此中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到了去年的《万物花开》,林白就像是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她彻底从自恋的精神堡垒中走出来,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写作姿态。虽然她一再对社会有着小心的提防,但一旦她勇敢地走入社会,她就什么也不怕,任着自己的想象在大千世界里驰骋,这种开放式的驰骋与她封闭式的自恋并不相矛盾,她的自恋说到底仍是一种对抗的方式,是一种逃逸中心的自我保护法,而她通过一位乡村孩子,发现了一个与中心相异的万物世界,她自然会放松戒备之心,因此《万物花开》仍是林白的风格。我以为林白会沿着《万物花开》的路子还要走一段,起码也应该将这条路走得更为平坦一些吧。然而没想到一年之后,她拿出的这一部长篇小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路子。她在这部小说中显示的姿态是,她面对大千世界不仅要放任想象,而且要放任言说,她通过一位乡村妇女的嘴发起了一次叙述的革命。

    二

    这是一部充满后现代精神的小说。它用一种新的叙述颠覆着许多习惯性的东西。如果说,在《万物花开》中,林白是把自己头脑中的后现代瘤子移植到一个乡村孩子的头上,通过这个孩子去看社会;那么,到了,她干脆让乡村的一位女子完全取代了她的位置,她拱手让出作为作家的话语权,于是一场语言的暴力发生了:来自乡村的声音打乱了文学讲坛的井然有序,这多少有些像八十多年前被毛泽东称赞过的农民运动,这种未经训练的、粗鄙的乡野之音居然放肆地跑到地主小姐的绣花牙床上翻滚。

    林白在这部小说中采取的方式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她选定了一位乡村女子,显然这是一位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女子,让这位女子在无所约束的状态下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这种方式说起来也不新鲜,曾有一些作家做过类似的口述实录体的实验。而且文学中的口述体恐怕还来自于历史学界。口述历史被作为挑战传统历史观的重要方式,就在于倡导口述历史的学者们意在通过口述历史来达到重新阐释被阶级、种族矛盾冲突所强制的历史,因此口述历史的对象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的民间。但在口述历史中,叙述者始终是被动者,口述历史最终必须通过组织者的理论之网的筛选,而在中,林白看上去处在被动的位置,她创造了一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妇女闲聊录简介 >妇女闲聊录目录 > 相关书评 叙述革命中的民间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