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0
保护膜,免遭过量酒精的侵蚀。我们像海绵般吸取着橄榄油,渐渐学会了分辨它的等级和口味。结果是,我们开始变得挑剔和敏感,从此放弃了到商店里或超级市场买油,而磨坊及生产商成了我们进货的惟一选择。我对于四出搜寻橄榄油的兴趣,绝不下于为了寻觅美酒而遍访当地的葡萄园。

    出门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盘算午餐在哪里打发。我们如果要去陌生地方,除了研究地图之外,一定会细读戈米氏指南。我们发现,莫桑村很靠近雷伯,而雷伯的博马奈餐厅我们是光顾过的,菜固然好,账单也很惊人。莫桑的餐馆会不会同样贵呢?苏里瓦夫人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到帕哈度(Le Paradou)去,”她告诉我们:“在帕哈度小咖啡馆里吃午餐。但是,中午以前一定要到哟。”

    外出的那天是个寒冷、晴朗、适合美食的好天气。在正午前几分钟,我们跨进了帕哈度咖啡馆。扑面而来的大蒜香和燃烧木柴的气味,极大地调动了我们的胃口。长方形的屋子里生着好大一堆炉火;屋里摆满了古老的大理石餐桌,还有素色瓷砖砌的酒吧。厨房里正传出忙碌的刀声。在我们看来,这家餐馆万事俱备,但是老板说,唯独缺少我们的座位。

    屋里暂时还是空荡荡的,可是老板解释说,十五分钟之内就会坐满。他抱歉地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值此危急关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平时并不显山露水的妻子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此时的她由于面对咫尺天涯的午餐,从心底里表现出一种悲痛欲绝的神情。我敢打赌,任何人只要看到她当时的表情,都会立刻良心发现,义不容辞地供她驱策。而老板的目光恰好不经意地掠过妻子的面庞,这一瞥已经足以融化他心头的坚冰。再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言语,我们立即被安排在面向炉火的一张桌子旁,中间还摆上了一瓶上好的红酒。

    不一会儿,老顾客熙熙攘攘地进来了,直奔他们每天坐惯了的餐桌。还不到十二点半,咖啡里已经座无虚席。老板,也是这里惟一的侍者,满手端着盘子忙得团团转。这家餐馆按照免除顾客点菜烦恼的法则经营着。像奔牛村的“车站咖啡馆”一样,厨师做给你什么,你就得吃什么。我们得到的是一份油炸脆番薯片、一份橄榄油沙拉,此外还有粉色的乡村香肠切片,蜗牛、鳕鱼、煮鸡蛋蘸蛋黄酱、柔嫩的乳酪和自制的蛋饼。这样的一餐,在法国人看来习以为常,却能让到访的游客在多年之后仍然津津乐道。对于我们这对居住在这里的外籍人士而言,这是又一次愉快的发现。我们决定把这家餐厅的大名写上我们的记事簿,留待某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带着辘辘的饥肠故地重游。可以肯定的是,到时候我们一定会酒足饭饱,身上暖和地离开。

    阳光的滋味

    我们到达莫桑的橄榄油磨坊之后,才知道来早了两个月。这一季的橄榄,要到一月才有收成,那时候来,才能买到最新鲜,最好的。不过,幸好去年橄榄大丰收,至今还有些许存余的油。磨坊的经理说,如果我们愿意先到磨坊里转转,他会帮我们装好几升带走。

    磨坊的正式名称叫“雷伯谷地橄榄油合作社”。这个名字对眼前这幢朴素的房子来说,无疑是长了些,以至于所有的字母都在狭窄的前楣上摩肩接踵地排列着。房子深藏在一条小 路的内侧。屋里的每样东西似乎都用油涂抹过,地板和墙壁无处不是湿滑不堪。连通往展示厅的楼梯,踩在脚下也是滑溜溜的。几个男人在大厅内围桌而坐,正在往瓶子、罐子上贴合作社的金色标签。瓶瓶罐罐里都装着黄绿色的橄榄油——正如墙上的招贴画所言,滴滴香浓,纯净天然,是橄榄经一次冷压榨出来的。

    领油的地点在经理的办公室。经理用两公升装的方罐,给我们装了六罐在纸盒里,此外,还向我们分别赠送了一些橄榄油香皂。

    “再没有什么比这个对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普罗旺斯的一年简介 >普罗旺斯的一年目录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