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
   朱由检的能力和朱由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甚至在韦宝看来,朱由检的水平连朱由校一半都达不到。

    做皇帝的人,并不需要多少能力,但至少得有担当!

    自己**担当,也不会用人,当什么皇帝。

    朱由校支持魏忠贤,是从头到尾的支撑,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做不到。

    所以跟崇祯这种人,完全没法称兄道弟,掏心掏肺,只能防着他。

    处处提防,还谈什么合作。

    作为一个**之君,崇祯皇帝似乎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皇帝,不仅有别于桀纣,甚至在人们印象中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勤恳皇帝。

    后世也一直有**他叫屈,似乎是一个悲壮的,值得人同情的好皇帝。

    1642*,崇祯皇帝挂树上的前两*,农民起义军造成的国内局势已经非常严重了,再加上辽东局势,双线作战,崇祯皇帝**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底气,便有了姑且先和满清议和的打算。

    满清***这边,议政王大臣会议造成贵族和皇权的冲突,虽然建了国,统治并不稳固,满汉**也日益尖锐,导致身体垮了,一听明王朝这边有心议和,也是求之不得。

    当时的朝局形势是大家都知道国力不允许双线作战,但因为崇祯皇帝的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从不担责的特性。

    十几*君臣,有了无数前车之鉴,所以谁也不愿意提议和,做这个出头鸟,都做明哲保身的清流。

    而且谁敢提议和,必是群起而攻之。

    口子还是在兵部开了,因为南北战线交困,李自成攻入河南,兵部尚书陈新甲屡次被弹劾罢官,所以陈动了私下与满清议和的想法,并很贼地告诉了同僚傅宗龙。

    傅有告诉了大学士谢升,于是谢升向崇祯告发。

    这正中崇祯下怀,所以崇祯破天荒的**治罪,而是背地里让陈新甲去秘密操作,千叮咛*嘱咐不可泄露一丝风声。

    没想到这陈尚书是个马虎人,将满清那边发回来的议和条件密函随手放在案桌上,结果被书童当做塘报分发各省驻京办事处。

    这一下子炸了锅,群臣哗然。

    崇祯给陈新甲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不知道陈尚书是看多了其他背锅侠的**,还是因为举人出身,学历不够,没看出这是一道让其揽罪请罪的谕旨,竟然不引罪自责,而且还自诩其功。

    崇祯出离愤怒,你**错?难不成错在朕?!你不揽责让满朝文武怎么看朕!

    这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怎么能让朕这个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来背?

    陷朕于何地?杀!

    甩锅侠崇祯又一次甩了锅,干干净净,不污“明君”之名。

    事儿可以干不成,责任断不可扛!

    这还不够,这样还不能表明崇祯的态度,于是又派了吴三桂向清军主动进攻。

    仗打败了,但是表明了崇祯从来不是一个投降派,所谓的议和,他从不知情。

    这一番表演彻底断了议和之路。

    明王朝最后四*的生机就这样被他葬送。

    1644*,明亡的当*,李自成大军正势如破竹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

    正月初三,大臣**睿看出崇祯有意南遁,第一个向皇帝上疏劝皇帝将朝廷迁往南京,并要立即决断。

    由于**本就在南京立国,到朱棣篡位定都北京,实行两京制,南京一直作为留都,迁都南京合理合法。

    但是这个主意不能崇祯自己拿,显得他贪生怕死,君王死社稷是祖训啊。

    一定要百官再三劝谏,抱住他的大腿哭声动天,他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这才是正常程序。

    奈何只有一个**睿识时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