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9章 谈判一

    “苏大人,随寡人来!”阮福澜的‘寡人’用的相当顺口,没有半点的违和感,好似原本他就是王爷一样。

    苏白衣跟着他走到大殿后面的一个偏殿,二人分宾主落座,阮福澜才道:“寡人受了大明的册封,便要为大明尽力,之前使所的诸事,咱们正好可以商议一下了。”

    要进入正题了。

    苏白衣正襟危坐,喝了口茶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慢慢的道:“想必大王也知道,上次外臣的弟子就来过一次,我们在安南的所图不大,只是两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橡胶树。当然了,我大明是礼仪之邦,不会强行索要,只是等价购买。”

    “好!”阮福澜笑嘻嘻的道:“我们广南虽,却也有良田十万顷,不知道大人需要多少粮食,又能出什么样的价格?”

    十万顷!

    苏白衣皱着眉头暗自算了一下。

    十万顷就是一千万亩,按照安南一年三熟的产量来算的话,这一亩地每年可以产的稻米至少在五石以上,一千万亩地,一年就是五千万石。

    而大明陕西的百姓数量原本就有将近五百万人,可经过这两年灾难和战争之后,人口锐减,可也有近三百万。

    按照一个人一二斤米算,一年就需要将近二千万石的粮食。

    广南所产的粮食似乎可以满足要求,可人家自己也要吃啊,不可能种了全给你大明去。

    不过,谈生意的艺术就在于漫要价,然后就地还钱。

    “每年二千万石稻米。”苏白衣伸出两个手指头。

    “嗨……”阮福源一笑,道:“不可能,不瞒大人,我们广南虽然有些良田,可这些年一直在和郑氏交战,并无余粮,这大军一起,靡费粮草无数。所以咱们的粮食除了自家百姓吃还要供给军队,每年所剩并不多。而且,虽然我广南有良田十万顷,不过这只是表面上,实际情况是,广南每年都有洪灾,这田里的产出并不似先生想的那般丰富。”

    阮福源的也有道理。

    他的军队和老百姓每年吃多少粮食苏白衣不知道,可他却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安南多洪涝灾害。

    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越南也是整被大水泡的一屁股包,更何况如今这个情况?

    “所以,寡人紧一紧裤腰带,每年或许可以省下五百万石来,两千万石真没有!”阮福源做出一个苦笑的表情,同时摆摆手。

    “不够,五百万石差的太多!”苏白衣摇着头道:“据外臣所知,大王祖上已经在广南苦心经营了三代,虽然已经握住了这广南之地的民心,可这广南之地尚未彻底开化,百姓多鱼林而居,少有治田稼者,若我大明愿意派人过来,帮助广南百姓耕种,则这田里的收成又能多收五成,我要一千五百万石。”

    这倒是个好法子。

    不过阮福源是广南的土皇帝,虽然臣服于大明愿意称外藩,可他肯定不愿意让大明插手其农业内务的,所以哈哈一笑道:“大人的好意寡人心领了,教课农桑,乃是经年累月之功,非一朝一夕可成,这样吧,寡人尽量不违农时,不过最多也只能拿出八百万石来。”

    “也罢!”苏白衣叹了一口气,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能够在广南解决三分之一的稻米,已经是莫大的收获了:“外臣多谢广南王。”

    “使大人客气了。”阮福源让人续了茶水,道:“就八百万石,可这价格?”

    “呵呵!”苏白衣喝了一口水,道:“据外臣所知,广南稻米的价格是一两银子四石,不知是否?”

    物以稀为贵,这是恒久不变的道理。

    安南土地肥沃,且稻米一年三熟,稻米倒是多,可惜广南少银山铜矿,真个国家的银子不够,于是就造成了米价偏低,一般只是大明国内稻米价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至圣简介 >大明至圣目录 > 第339章 谈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