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兄弟齐心孝母亲
    刘道规微微一笑:“大哥,我们都在这里等这么久了,要是想偷吃的话,这碗还会留到现在吗?”

    刘裕点了点头,这个二弟从一向胆懦弱,甚至有些发育迟缓,大概是因为萧文寿初嫁过来时,刘翘的家境太差,营养跟不上,连带着萧文寿产后奶水不足,影响了刘道怜。

    后来生刘道规的时候,靠着刘翘的拼命工作,家境稍好一些,萧文寿的奶水也因为有些鱼汤可喝,足了不少,而刘道规也从聪明伶俐,四岁起就跟着刘裕开始习练拳脚棍棒功夫,倒是比他的二哥出息得多。

    刘裕摸了摸刘道规的脑袋:“我就知道是你子的主意,二弟可是个懒鬼,这个时候让他起来,除非是用这好吃的来引诱。是不是啊,二弟?”

    刘道怜的眼睛一直看着那碗饭上堆着的几片鱼干,江南的水稻这时候还没有后世的占城稻,一年多熟,粮食产量还是偏低,所以各种辅食就显得很重要。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水乡阡陌,河网纵横,虽然不能象北方那样有大片的草地可以养牛放羊,但是鱼米之乡可不是浪得虚名,即使是再穷困的地方,也总有些溪河,捕鱼采菱几乎是每个江南人的必备技能。

    对于鱼的吃法,在这个时代很多是作鱼脍,也就是后世的生鱼片,切成一片片的,去鳞剔刺之后,用姜末与醋沾了吃。

    除此之外,放在太阳下曝晒,抹上细盐作成鱼干,也是一种常见的吃法,尤其是行商旅人,行囊中几乎必备此物,今在渡口的时候,有起码三分之一的摊子就是在卖这种鱼干。

    可是这种鱼干对刘裕家也并不是寻常之物,两个幼弟并未成年,继母难得出门,在外捕鱼这种事情,几乎只能交给刘裕一个人做,而他平时要务农种田,上山樵采,还要应付官府支派的各项差事,捕鱼之事,大约十半个月才能轮到一回。

    所以刘裕家里,连鱼干都是稀罕之物,平日里吃的,除了这种用酱油拌的,掺了糠皮和陈米的饭外,就只有几根青黄不接的野菜了,连吃上鱼干,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刘裕看着碗里的鱼干,鼻子微微一酸:“这些鱼干,娘有没有吃过?”

    刘道怜不假思索地道:“娘大哥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今费了不少气力,有鱼干应该你先吃才是。”

    刘道规叹了口气:“我们都劝娘要先吃,可是她执意不从,这就是给你留的,大哥,你现在怎么办?”

    刘裕眉头一皱,从一边的一个柜子里又拿出了一个木碗,用筷子把饭碗里的几根鱼干夹出,放到新的木碗里,正色道:“我们做儿子的,一定要孝顺母亲,爹早去世,是娘把我们从一手拉扯大,怎么能有好东西我们先享用,不给娘呢?这鱼干我不能吃,把它放起来,明早晨我们给娘做鱼干稀粥喝,如何?”

    刘道规微微一笑:“大哥的有道理,弟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在这里等你商量。”

    刘道怜抹了抹嘴角边的口水,道:“那就按大哥的办,可是,可是我们已经有十几没吃到荤的了。”到这里,他的眼神变得黯淡起来。

    刘裕的脸色一沉:“没吃的跟我,二弟,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心里都要想着娘,有好东西一定要先孝敬她老人家,知道了吗?”

    刘道怜看着刘裕的脸,那表情是如此地严肃,他的心中一凛,连忙道:“知道了,大哥。”

    到这里,刘裕的神色稍缓,把那碗装了几根鱼干的碗装进了柜子里,看着柜子上的一个陶罐,这本是装鱼干的,这会儿却已经是底朝,显然,这几根鱼干是家里最后的荤菜了。

    刘裕的眼眶一热,道:“原来家里都这么困难了,都怪我,这些一直没顾这些。今本来入山打了柴,想卖了柴买两斤肉回来的,可惜看二熹子给打得惨,心一软把柴给了他。不过没关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东晋北府一丘八简介 >东晋北府一丘八目录 > 第十六章 兄弟齐心孝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