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击毙
    亲历者

    甄济培——时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三团一营二连战士

    陈汉文——时为河北省涞水县黄土岭村村民

    黄士伟——时为第二十八集团军第一四六师独立工具第八营少校代理营长

    阮捷成——时为浙江省保安第六团少尉排长

    编导手记

    “击毙”,每每看到这两个字,都会莫名地感到振奋。不为别的,只为每次想起抗日之时,中国军人击毙日军那一瞬,对民族、对国家、对千万百姓而言,是守土、是雪耻、更是安慰。我是一个有热血情结的人,想到此等情景更加对那时那景充满向往。

    当我真切面对这两个字时,最初得到的资料只是从记者口里零星听到的信息。在我们采访的几百个口述历史老兵中,只能得到三个被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的名字:辻村宪吉、酒井直次、山县正乡,三个几乎没听说过的名字。

    关于他们的新闻和资料不多,其中的叙述更是少之又少。甚至酒井直次、山县正乡也仅是每人有一张照片,辻村宪吉连照片都没有。在反复查找资料的日子里,我对战争的残酷的理解经历了新的洗礼。

    之前对于击毙日军的痛快和兴奋,都被一串串中日战场伤亡比和惨烈的故事所取代。抗战时,中日两军伤亡比至今也无法统计出确切的数字,有的只是触目惊心的数字5∶1、7∶1、10∶1,甚至20∶1……

    那是怎样的厮杀与较量,那是怎样的悬殊与决绝,那是怎样的侵略与反抗,那是怎样的包围与剿灭。仿佛一颗颗手榴弹在我身边炸响,一枚枚子弹从我耳畔划过……不能想也不敢想象,当一个日军士兵被击毙的时候,必须有5个、10个,甚至20个年轻的中国军人活生生地倒下!此时,“击毙”对于我已经少了振奋,却多了份悲壮与直面死亡的勇敢!

    当杀死一个普通日军士兵都是如此困难的时候,击毙日军高官,那将是个流尽更多热血、牺牲更多年轻生命的任务。

    于是,悲壮中又多了份对守土卫国将士的尊重。

    带着对为击毙日军将领而牺牲的将士的敬佩与缅怀,《击毙》的故事成形了。

    阿部规秀,很多人对他的了解都是通过电影《太行山上》。雁宿崖战役,是黄土岭战役的前奏。正是因为日军的一个大队被伏击,才有阿部规秀的亲赴战场,被迫击炮击中而亡。

    酒井直次,浙赣战役日军的一员猛将,然而却是他谨慎小心的作风让其送命。

    山县正乡,一个前途无量的海军司令,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着陆而葬身江底。

    抗战将士们的血没有白流。每个故事听起来都很偶然,但谁又知道,这里有没有冥冥之中的必然呢?

    小炮手李二喜击毙了“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1939年11月7日,年仅18岁的八路军战士李二喜完成了一个壮举,日军第二独立混成旅的旅团长,被称为“名将之花”的中将阿部规秀死在了他的炮弹之下。

    阿部规秀生于1886年,当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空前膨胀时期,于是,在年幼时,能够做一名“驰骋疆场、孝忠天皇”的“武士”就成了阿部规秀所憧憬的理想。1907年5月,刚满21岁的阿部规秀踌躇满志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开始了他追逐成为真正“武士”的生涯。很快,因为战功卓越,他就在嗜血的战争角逐之中脱颖而出。1939年6月1日,他成为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

    1939年11月7日,阿部规秀率领部队来到河北省涞源县的黄土岭村,他亲赴战场的目的只有一个——雪耻。

    那场让阿部中将感到耻辱的战斗发生在1939年11月3日,当时日军辻村宪吉大佐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十二章 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