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天使
    戴新华只是抗战八年中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天使为了挽救伤员而去世。稍微值得庆幸的是,从谭昆山的口中,我们至少知道了她的名字——戴新华。

    亲历者

    医生与伤患之间的故事是最能打动人的,尤其是在战场上。有个担架兵回忆说,忻口会战,他在前线抬担架,看见营长负了重伤,就过去抬,营长说别管我,还有比我伤更重的,他又去抬伤更重的,结果伤员说,别管我,还有比我伤更重的。如是几次,担架兵的眼里已经全是泪水。

    抗战期间,有很多像周良柏一样的战士,他们冲上战场受了伤,却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再也无法返回战场。那时,由于战线过长,中国军队的药品以及后勤补给严重缺乏。而现代战争中,正面战场作战拼的不仅是战争意志和武器装备,更是后勤与医护。

    小寇的虚惊一场是幸运的,但在那次扫荡中,却有很多人身负重伤。突围出去的刘御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带领伤员撤进大山里。他们在梯田间挖出一个个地窖,将伤员安置在里面,然后还照样给它垒起来。医生换药的时候,怕脚印被鬼子发现,就拿树枝一面走一面扫,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窖和伤员。

    谭昆山伤愈后,还经常会想起那位看护长,他总想回去看看她。过端午节的时候,谭昆山腌了盐蛋,又拿了粽子,要去感谢看护长和护士们。然而,谭昆山没有找到那位看护长,等待他的是一群神色悲伤的护士。“一到那里,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几个看护长和护士都是很悲哀的样子。”谭昆山说。几个护士告诉他,戴姐被炸死了。这个消息,对谭昆山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原来,有一次日本人的飞机来了,所有伤员被疏散到山里,但是还有六七个脚伤了,走不动。面对这种情况,戴新华毅然决定坚守下来,陪着那些不能离开的伤员们。结果,日军的一个炸弹把土砌的房子炸垮了,看护长没能逃出……

    是的,全世界人民都会记得,这个蓝眼睛高个子的加拿大医生,也会记得那些在战争中为伤员们辛苦奔波的医护人员。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姓名,他们的故事也很少被人提及,但是,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天使。

    杰弗说:“我为他的生平和成就,还有他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贡献能够被人们所熟知,到现在仍然被传颂而骄傲。我想延续白求恩医生的精神,我很高兴有幸做这件事情,我还想让中国人民和加拿大人民记住这位伟大的人,事实上,我想让全世界人民都能记住他。”

    那时候山头上都会有棵消息树,有的儿童站岗,有的大人站岗,日军一出动,消息树就会倒。

    大部分的战士没有和白求恩说过话,他们对白求恩表达感情的方式只有微笑。战士们知道,自己受伤时会有白求恩大夫给自己治疗,他们就可以毫无顾虑地冲上战场,这是一名战士对一名战地医生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

    但是,他伤得不轻,重病要靠护理。野战医院把他寄存在另一户老大娘家里,让老乡帮忙护理。李维英说:“没有她护理我就没命了。”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因为失血太多,重病的李维英几乎都是在昏迷中度过的。怎么吃饭,怎么大小便,他自己完全不清楚。李维英就这样在老大娘的照料下过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慢慢挺过来了,可以坐到炕上了。医生来家里检查,说他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了,但因为野战医院条件太差,所以建议再恢复几天,最好是送到延安。“临走的时候真是掉了眼泪了,”李维英说,“这个姓刘的大娘,还有喂我姜汤的那个,两个大娘救了我一命。”

    老人孙英杰回忆说,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那里全是一片一片的尸体,黄色衣服的日本人,灰色衣服的自己同胞,满眼望去,看不到头。那时天很热,部队怕尸体腐烂会带来瘟疫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一章 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