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永远的微笑
的希望破灭了,情绪又变得很糟。不知情的姑娘上前询问,小伙子有些愤怒地说:“我满腔热情换来一盆冷水,种豆种到石头上去了。我看了你的日记,你说对我注意,注意啥?我也不是特务,有啥好注意的?”

    小伙子有些无奈,有些愤愤。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小伙子对姑娘的痴情。

    1941年,敌人对晋察冀边区实行秋季扫荡,文工团准备向冀中撤离,路上姑娘生了病,痴情的小伙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姑娘。

    仗打起来的时候,马都没有了,小伙子就扶着姑娘跑,跑到半路上,姑娘的鞋子掉了,他非要回去找。小伙子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姑娘为他考虑就说不要找了,自己还有双新鞋。那时,姑娘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小伙子是诚心诚意地对她好。

    姑娘藏在老乡家养病,小伙子随队伍上了前线。在战场上因为思念或者是因为绝望的煎熬,他忽然失神了。后边的人看他一直发愣,才发现,他的膝盖骨被打伤了,满地是血。小伙子被人扶着到了老乡家里。

    老乡家缺医少药,小伙子没少受罪。每一次换药就用盐水来洗伤口,小伙子疼得哇哇叫,腿也肿了,还生了蛆。

    姑娘的病好转以后,就去看望小牛。十来天没见,小伙子人瘦了一大半,非常憔悴。但,一看到姑娘,他立马来了精神。

    姑娘跟他说:“过去的事儿就一笔勾销,你不要再想那个事儿了,咱们今后还是好朋友。”小伙子满心欢喜,给姑娘些钱,让她去买了两个油饼,一人一个。

    马上就集合了,姑娘嘱咐小伙子好好养伤,并约定等小伙子伤养好了,再来接他。

    谁都没想到,吃完那个油饼,竟然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了。因为伤口感染,小伙子牺牲于1941年。

    许多年过去,最后一次见面时,他温和而又凄凉的微笑,越来越意味深长,那是姑娘心底的一个伤口,随时光慢慢淡去,可是并不会消失。

    姑娘没有他的照片,但她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他叫岳阳,岳飞的岳,阳光的阳。

    琼轩

    失去琼轩很多年了,可是在那些漫长的梦里,李基中老人总是被带回年少时光,那时他才十一二岁,他唯一的朋友是那个叫虞琼轩的小姑娘。小姑娘比他小,是父亲老友的女儿。

    “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经常在山上采野果子吃。”李基中说,“记得那片山坡上开了很多花儿,野百合特别多,童话般美好安详。”

    青梅竹马的爱恋,从那个时候起,已在少年心底萌发。

    再见琼轩已经是几年之后,他们都是中学生了。过去熟悉的那个女孩子,现在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俨然长沙姑娘的打扮:刘海发,眼睛大大的,脸颊红红的。李基中当时心里又惊又喜。

    他禁不住想要跟她亲近,上学路上摇晃的公车,少女温热的发梢,少年惴惴的心。李基中说:“见到她以后,就离不开了,觉得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了。”虽然如此,但一起坐公车的时候,他尽量保持不靠近琼轩,表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没有什么歪门邪道的想法,想以此受到姑娘的尊敬。他当时甚至想,过轮渡的时候,如果轮渡翻了的话,他肯定能够把她救起来。

    炽热的喜爱和英雄救美的豪情并没有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向姑娘表白。一方面,那时候家里已经给他定了亲;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琼轩不可能喜欢自己。

    他只能默默地喜欢琼轩,因为自从见到琼轩,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

    少年始终守口如瓶。

    参军的消息传来,他终于鼓足勇气,不再躲闪,他要把自己几年来对她的思念一股脑地说出来。因为,这一别,可能是永别了。

    不凑巧的是,当时琼轩中学毕业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三章 永远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