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红烛
不成,因为天空中有日本飞机的轰隆声,地上有日本人进攻的大炮声,弄得他心烦意乱。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了。日军的炮声在北平响起,很多地方被炸,连接北平和汉口的平汉铁路也很快中断。闻一多一家人就这样被突然而至的战争分割两地。

    闻一多的妻子非常着急,担心还在北平的丈夫的安危,她无法想象如果北平被占领,那里的群众将会受到怎样的残酷迫害,而闻一多却认为再过十天半个月,最多个把月,问题就会解决。然而现实与闻一多的期望正好相反。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带着另外3个孩子,闻一多离开了北平。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雕清楚地记得,离开北平的那一天,他们在火车站正好碰到了臧克家,臧克家问闻一多:“闻先生,你的那些书呢?”闻一多回答说:“国土都一片一片地丢失,我那几本书算什么!”

    就这样,闻一多舍掉了房子和藏书,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孩子们离开了北平,躲过纷飞的战火,在武汉与妻儿团聚了。

    战争虽然残酷,战乱年代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而此时,在北平沦陷后,天津也遭到了惨烈的轰炸。

    1937年7月29日,在完成了武力的占领后,日军从这一天起,连续两天对天津南开大学以及所属的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进行轰炸。7月31日,日军又一次轰炸南开,百余名日本骑兵、满载汽油的数辆军车开进学校,到处纵火。与此同时,中国其他的学校,也遭遇着与南开同样的命运。

    其实早在1932年,上海几所重点大学和汇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在日军轰炸中被摧毁。一位日本军官用一段文字道出了轰炸的初衷:

    如果我炸毁中国闸北的几条街,中国人半年一年就把它修起来,只有炸毁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就不得翻身。

    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期间英国和纳粹德国的不成文约定:英国不轰炸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德国不轰炸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力求“脱亚入欧”的日本却没有把这个文明的习惯学过去。

    敌人很清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才把学校作为轰炸的重点目标。据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底,在日军频繁的轰炸中,全国108所高等学校,受到破坏的有91所,北平许多校舍沦于敌手。在战火中备受重创的各大学校为了保住学校的资源,挽救中国的教育,最好的选择就是往内地迁校。

    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大在昆明成立,这是北平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建立临时大学之后的再一次联合。这一年,很多教授和学生陆续踏上了前往西南联大的路。无数的图书和仪器也通过船只从沦陷区运出来。长江纤夫以血肉之躯,拉着一艘艘满载书籍的货船,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日军轰炸过后,数百名纤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勉强支撑着没有倒下去的人们,又继续挣扎前行。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一路上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挽救民族未来的事情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心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有帮忙运书籍仪器的,也有资金捐助的,师生们和群众克服困难,一路坚持,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昆明。但是在即将开学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却摆在校长梅贻琦的面前:教师不够!梅贻琦想到了闻一多。但是这一年,闻一多正在休假,梅校长希望他把休假推迟一年,先到西南联大教书。

    离乱的时代,一家人能够相守,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闻立雕老人说:“战乱时期父亲又要走,把五个孩子、一个阿姨,全交给我母亲一个人照顾,所以她不同意。”走与不走,闻一多面临抉择。就在这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抗战1简介 >我的抗战1目录 > 第十章 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