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屋》——终于,新的推理女王出现了
而,渥特丝这名年轻女王的出现,是否真的兑现了先知朱利安·西蒙斯的旷野预言,从此带领流离失所的推理子民找到了流满牛奶与蜜的允诺沃土,在其上建造新的安乐王国呢?
我个人的猜想是不一定,因为渥特丝所领头的这道路对类型小说的书写而言,有着相当的凶险,并不容易跟随——笑问兰花何处生,兰花生处路难行。
从爱伦·坡到柯南·道尔到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式的古典推理成功打造了一个“一件凶案、一具尸体、一群嫌犯、一名神探”的方便好用书写格式,让后来者很容易跟随、入门并复制。作为一个后来的推理小说书写者,你并不需要准备太多,你不必对人有太复杂准确的理解,你不必对周遭的环境有太多的知觉和反思,你甚至不必太认真面对自己,做严重的深向自我挖掘,这些在书写古典推理不见得用得上,更多时候可能会妨碍了效率和“轻灵”,你真正需要的其实只是一点必要的聪明和狡狯,安心地在一个前人设计好的框架中,填入一个整人式的恶作剧谜题就行了,说来就连太好的文字感知和驾驭能力都不用,因为没有什么太微妙太难以捕捉的东西等待你表达。
如此简单易学,使得英式古典推理成为类型小说世界最伟大的发明,让它在时间中穿透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在空间上占据着近半个地球——掉过头来说,古典推理的成功,也可让我们回溯推论出它的书写和阅读必然有其极轻灵简便的本质,就像家电、汽车者流的普及化,必然和它的日益简单好用有关,很少人会去买一部需要学个三年五年才开得了上路的车,或需要上百个操作步骤才会帮你洗一件内衣的洗衣机。从这一点来看,今天电脑的成就离宏基老板施振荣心中那种真正的普及还远得不可以道里计,今天,电脑靠的是新弥赛亚的神话(“有了电脑就有了未来!”)和末世恫吓(“明天新工作发生时你会在哪里?”)的纯宗教手法,但这一招不会一直管用下去的。
而渥特丝所做的,却是颠覆掉这个简易书写公式的绝大部分,把概念化的角色再次还原成有现实肌理的人物,让推理小说进一步向正统小说的书写靠拢,正统小说的书写,相对来说,当然是难度较高的书写方式。
若从推理小说的记忆来说,她继承的是克里斯蒂的人间女王宝座,但她的写法毋宁更接近克里斯蒂的昔日瑜亮敌手约瑟芬·铁伊。
约瑟芬·铁伊?这会是一道人人可乐而行之的通衢大道吗?
好消息与坏消息
同样的,渥特丝的出现,也为作为推理王国另一端的人——推理迷——带来吉凶参半的信息。
好消息是,作为一个推理读者,最幸福的一件事莫过于,你找到一名好的作家,可以持续地把自己的阅读放心投资下去;而更幸福的是,这个好的作家仍活着,而且还非常年轻,会二十年三十年写下去,你一次认识,可保用个好几十年。
坏消息是,你的阅读不再能像昔日那样写意没有负担了,你需要一点点准备和耐力,你所面对的不再是个圆满、风平浪静的世界了。
也许,你该做个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