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李新泰

    《管子传》即将出版,连欣同志要我写篇序言。我对先秦时代的齐国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桓管时期那半个世纪的风云,更令我感慨万端。可以这样说,这半个世纪是齐文化中最壮阔、最辉煌的篇章。

    所谓齐文化,系指从姜太公封疆营丘始建齐国(约公元前11世纪),至秦始皇消灭齐王建(公元前221年)止,共约800多年时间,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在古齐国这片土地上所建立的文化。

    近几年来,淄博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对齐文化进行了多层次、大范围的研究宣传,先后召开了《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齐文化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创办了学术刊物,编辑出版了《齐文化大观》、《齐文化概论》等多部专著,2000多万字的《齐文化研究丛书》不久也将同广大读者见面。

    齐文化研究宣传热在淄博的兴起,除了淄博人对她的厚爱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宣传齐文化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研究宣传齐文化对当前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崇尚变革是齐文化的一大特点。在齐国的历史上,大的改革有三次:一是太公时期的改革。姜太公分封到齐后,及时提出了“简其礼”、“因其俗”的立政主张。政治上,打破“亲亲上恩”的封建等级制度,主张“尊贤上功”;经济上,采取“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二是桓管时期的改革。内政改革主要推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的社会编组,国民各有专业,各司其责;经济改革主要是实行由国家管理铁矿开采和煮盐业的“官山海”的同时,建立了“相地而衰征”的新赋税制;军事改革主要是采取国君直接掌握军队,实行“寄军于政”。三是齐威王时期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整饬吏治”,即要求地方官吏要大力发展生产,富足人民;官府办事要讲求效率,不许有积案不办;要省刑安民,减少犯罪;不允许地方官向朝廷官员行贿,骗取荣誉和信任。齐国这三次大的改革,为齐国成为五霸之首、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从齐国的改革事实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改革就不可能强国富民,立国之本在于改革。联系当前实际,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念,加大改革力度,抓住关键环节,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确保改革的不断深化。

    其次,研究宣传齐文化对扩大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放性是齐文化的又一特色。桓管时期,齐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有四条:其一,设立市场。《管子》中明确提出:“百乘之国,中而立市”。市场的设立,吸引了众多外国客商,使齐国都城临淄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中心。其二,减轻关税。对来齐经商者实行“关市几而不征”,就是允许齐国以外的商人自由地出入关卡而不缴或少缴关税,让他们得到实惠。其三,提供优质服务。对经商者给予不同规格的接待,“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还在大路上每30里设一处驿站,为过往商人服务。其四,发展海外贸易。通过渤海与燕国进行海上贸易,使渤海成为当时齐国的一个海上对外贸易区。有效的对外开放措施,收到了“天下商贾归齐若流水”的效果。

    齐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实践说明: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与别国的交往。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克服“封闭保守”、“夜郎自大”等错误观念,实行全方位开放,切实把扩大开放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第三,研究宣传齐文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齐国统治者历来都重视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本末并重、农工商并举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纲领。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管子传简介 >管子传目录 >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