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出山进京 上殿面君
个季节,屈原在民间调查,一天他路过这丘田,见一对老夫妻正在耕田。老汉在后边扶犁,妻子在犁前背拉,她弯着腰,喘着气,艰难地一步步往前挪,肩上的绳子深深地嵌在皮肉里。屈原见状十分不忍,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老人的儿子投军死于阵前,家中的耕牛病死了,无钱再买,只好让年迈的妻子当牛做马,艰难地春耕。听了老人的诉说,屈原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的一块佩玉,双手捧着递与老人,让他回家卖钱买牛。老人自然不肯收受,屈原却执意相赠,一片赤诚。彼此推让再三,老人才勉强收下,热泪盈眶地跪地谢恩。屈原忙躬身将老人扶起,劝慰一番。有道是“两座山不见面,两个人常相见”,一年后屈原出山进京,二人真的又见面了。

    宋二爹问道:“屈先生这样急急忙忙,挑这么多书简往哪里去?”

    屈原将怀王召他入朝的事说了一遍,指着散在地上的竹简道:“挑得太重了,半路上断了绳子。”

    宋二爹听了屈原的介绍,先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夸屈原有出息,说他早就看出了屈原满脸福相,不是一般的青年后生,将来必做大官,然后仔细打量散在地上的书简,说道:“屈先生不必着急,我有办法。”

    屈原不解地说:“这荒郊野外,有何办法?”

    宋二爹朝田里一指说:“有牛绹绳嘛!”说着跳下田埂,跑到犁边,解下牛绹绳,返回来便为屈原捆行李和竹简。

    绹绳又叫撇绳,它是犁地时专用的绳具,长可数丈,两端系于骡马驴的嚼子或牛鼻栓上,双股平行后拖,系于犁杖的后把上,这样扶犁者便可通过这绹绳控制牲畜前进的方向,使其不致偏离。

    屈原拉住宋二爹的手制止说:“这使不得,用了你的绹绳,再怎么犁田呀!”

    宋二爹喜形于色地说:“屈先生进京上任,掌管国家大事,比我犁地重要。再说我家还有备用的绹绳,回家拿来就是,牛也借机喘喘气。”

    就这样,宋二爹不容分说地为屈原捆好了竹简和行李,打发他继续赶路。

    然而,归州一带却因此演义出了一则“灵牛献绹”的故事。

    却说宋二爹与屈原站在田埂上,一个要去解绹绳,一个坚决不让解;一个说赶路要紧,一个说犁田重要。二人正在争执不下,忽听得“哞!哞——!”两声牛叫,田里的大黄牯甩掉牛轭,朝这边跑来,一直跑到田埂边,仰起脖子,铜铃般的大眼睛直直地瞪着屈原。

    宋二爹牵住牛绹,高兴地说:“屈先生,你看,这畜生多通人性,它自己献绹来了,你快快收下吧!”说着转过身去,抚摸着黄牯的头说:“黄牯呀,屈先生要进京去给我们穷人办事,他捆书简的绳子断了,取下你的绹来,好不好?你若是答应,就连叫三声。”

    宋二爹的话音刚落,黄牯就“哞,哞,哞”轻轻地叫了三声,一声不多,一声不少。宋二爹说:“你听,黄牯答应了,你还推辟什么呢?”

    屈原还是不肯接受,这时,黄牯比宋二爹还急,它低下头,左一甩,右一摆,把个头摇得拨浪鼓一般,三摇两晃,摇掉了鼻栓,把绹绳甩到了田埂上。它衔起绹绳,送到屈原手边。屈原接过牛绹,心里又惊又喜,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见黄牯又仰起头,“哞——”的一声长叫,塅里的牛衔着绹绳跑来了,栏里的牛也衔着缰绳跑来了……乐平里九十九头牛,衔着九十九条绳索,一齐送到屈原跟前。屈原激动得热泪盈眶,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怎么好呢?牛无缰不能牵,牛无绹难耕田,这便如何是好呢?”

    宋二爹说:“屈先生,你尽管放心,乐平里的牛把缰与绹献给了您,往后不用缰与绹,它们也一样会听使唤的。”他对九十九头牛大声说:“你们将缰与绹献给了屈先生,往后拉车、耕田、推磨,要像有缰绹一样听使唤!”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七章 出山进京 上殿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