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四章 千古绝唱 万世宗师
,周文王举以为相,视之若父;宁戚商贾,击牛角而歌,闻于齐桓公,因得重用,遂成膀臂也……屈原欲以“举贤授能”的主张,对昏聩的“任人为亲”的楚国统治集团开一剂苦口利病的良药,借以缓和奴隶主贵族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尖锐对立的矛盾,安定社会政治。

    在长诗《离骚》中,屈原为自己的美政设计的另一个内容是提倡推行法治,以法治国。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不合理制度的否定。屈原清楚地意识到,楚国之所以幽昧浑浊,人民多灾多难,就是“背法度而心治”的结果,因而他任左徒以来抓的第一件内政上的大事,便是“造为宪令”,变法改革,这也是他跟以靳尚为代表的旧贵族集团尖锐矛盾的焦点。在诗中屈原将坚决主张,誓死捍卫,决不使变法改革中途夭折,要使《宪令》充分发挥其决定国家前途及民族命运的光辉作用。

    在长诗《离骚》中,屈原将进一步阐明并着力强调自己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坚持真理的观点。他始终念念不忘楚国的兴亡,他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自己的吉凶祸福,而是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生活。在屈原的心目中,楚王是楚国的代表,存君兴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对楚怀王寄托着极大的希望,盼望着怀王能够骖龙驾凤乘骐骥,紧步古圣、先哲之后尘,将楚引至兵强马壮、民富国强的道路上。由于怀王信任过他,支持过他,他始终对怀王没有失去信心,明明是怀王不察其耿耿忠心,但却仍忍不住要劝谏,并指天誓日地表白,我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但他不想做个愚忠者,他要指责怀王昏聩糊涂,不体察别人的心情,但却轻信谗言,变化无定。为了体现自己对祖国赤诚的爱,他欲设计一个悲怆苍凉而又情衷意挚的场面:正当他离开祖国远走高飞的时候,金灿灿的朝阳从东方升起,照得茫茫寰宇一片光明,正当这时,他忽然看见了自己的故乡,于是仆夫悲伤,马也怀念,他们俱皆踯躅退缩不前。高驰九天的幻游,在俯瞰故乡的一霎那间便寸步难行,祖国的形象顿时比九天更高地矗立在人们面前。屈原要将这为当时一切善良的人们所崇敬所挚爱的概念——祖国,赋予更崇高更缠绵的抒情色调。

    祖国与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屈原欲让人们读《离骚》不敢忘生民之意,《离骚》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和对人民的同情、关怀联系在一起的。他一面慷慨悲歌“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一面痛哭流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要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首先就必须使人民摆脱“多艰”的生活。屈原欲在《离骚》中向世人和后人宣告: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热爱祖国,都是他的基本精神。

    屈原欲在《离骚》中充分体现自己对真理信仰的坚定不移。当有理想的人堕落为恶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对于理想的不懈怠的执看追求。即使一时失意,也在等时机,并效法彭咸的行为规范:出则兼济,隐则独修,他要饮兰餐菊,纫蕙戴芷,佩玉凿琼,见妒蛾眉,孑立鸷鸟,决不同流合污。为了祖国的富强,他宁肯枯槁憔悴,忍受着怀王及世人的不理解。为了追求真理,即使献出生命,他也义无反顾。

    在《离骚》这首长诗中,屈原要充分展现自己忠于现实的艺术良心。他要透过奇幻华彩的浪漫主义的衣披,体现自己对现实的感受,传达自己对现实的否定与忧伤;同时也要暴露现实的黑暗与丑恶。他要用众多喻示象征的形象,诸如将要“败绩”的“皇舆”,幽暗险隘的道路,信谗易怒的“荃”,糊涂摇摆的“灵修”,满屋子的恶草,造谣嫉妒的妇人,化为茅草的荃蕙,芜秽的众芳等等,不仅兆示祖国的危机,也将那些祸国殃民的群小揭露得淋漓尽致。总之,屈原将以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鞭挞庸君佞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四章 千古绝唱 万世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