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九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上)
,这些前边都有专章描述。在从长沙西行奔赴沅水的途中,屈原曾攀援重山峻岭,穿越莽莽林海。在这一过程中,他数次遇险,险些丧生。

    从长沙往西北,走三五天的路程,便到了湘西山地,它包括雪峰山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北部有武陵山,西接贵州高原,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雪峰山是沅江与资水的分水岭,所以横渡资水之后,再行不足两天,便来到了雪峰山。山势雄伟,拔地刺天,峰峦叠嶂,蜿蜒若群龙起舞,起伏似万象奔驰,远眺近观,均令人遐想无穷。

    愈往前行山路愈崎岖,马车无法通行,只好舍车骑马而前。走着走着,山路由崎岖而险峻,人骑在马上左摇右晃,倘马失前蹄,骑者则必滑下马鞍,滚入万丈深渊,或摔得粉身碎骨,或随波逐流而去,因此骑者只好下马,小心翼翼地牵着马挪步。又行一程,悬崖峭壁犹如刀切斧削,只有黑苍苍的石壁上隐隐约约有一线路。石壁高耸,可与天齐,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沟谷山涧,涧内烟雾弥漫,寒气阴森蒸腾,谷底宣泄奔腾的水声时隐时现,凄厉的猿啼声声不断,催人泪下。这高山,这悬崖绝壁,这深涧,这猿啼,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故此路名“断魂崖”。行此路者,魂尚且断,更不要说肉体凡胎了。屈原一行,非年过半百之老者,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其难可想而知。他们或四肢并行,猿猱一般;或磨胸捏石,一丝一丝地往前挪;或双膝跪地,攀石而爬。不知花费了多长时间,下裳磨破,血染石壁,总算是过了这断魂崖,且无一人落涧,岂不神佑天助!……

    过了断魂崖,山势平缓,路也变得宽了起来,且逐渐下坡,行走起来方便了许多,速度大增。但是,这山坡似乎永无尽头,一直下到了阴曹地府。下至山底,是一个小小的盆地,青山环翠,绿水欢唱,禽喜兽乐,而且全被落日的余辉镀上了一层橘红。天黑了,人困马乏,屈原决定在这风光秀丽的山谷里过夜。

    连日来,大家一直是渴了饮山泉,饿了啃干粮,困了依山崖打盹,像征途中的将士。不意来到了这样一个幽静所在,大有远航归港、游子还乡、孩子扑进母亲怀抱的感觉,真想饱餐一顿,美美地睡上一夜,于是七手八脚地忙活开来,有的支炉灶,有的溪边淘米,有的搭帐逢……

    山泉淙淙,清溪流淌,屈原信步来到岸边,伏下身去,欲洗濯其缨。就在伏身的一刹那,他的面影清晰地照在明澈而平静的溪水里。离开鄂渚这才几天,自己又削瘦了许多,竟然憔悴衰老到这般程度,不禁有些伤感,喟然长叹数声,抛洒了几滴热泪。

    由于环境的极端恶劣,屈原已经旬日不曾濯缨了。“日三濯缨”,这个孩提时就养成的习惯,一生不曾打破过,如今生命尚且难保,自然也就无法顾及了。他象往常一样,蹲在溪边,躬下身去,将帽子置于水中,搓了又搓,摆了又摆。他这样搓呀,摆呀,不禁想起了故乡乐平里的响鼓溪和濯缨泉,想起了儿时日三濯缨的情形,在一个秋冬之交的日子里,一天也正患着重病,浑身滚烫,咳嗽厉害,喘息不止,大约正患着现代医学所谓的重感冒或者肺炎。这一天,全家人都不让他去上学,但他执意要去,祖母和母亲拗不过他,只好依从。傍晚放学后,他不顾浑身酸疼,四肢乏力,依然到濯缨泉去洗他的帽子。洗着洗着,天眩地转,竟一头栽到了泉水里。掌灯时分,仍不见小屈平归来,急得一家人象热锅上的蚂蚁,先是团团乱转,然后分头寻找,有的去学堂,有的去读书洞,有的去濯缨泉……是女媭在濯缨泉内发现了昏倒的弟弟,将他背回家去。屈平大病一场,月余方愈。这一个月的时间,小屈平是在祖母和母亲怀里度过的,是那么舒适,那么温馨,那么甜蜜。今天,屈原远离故乡,在这异域他乡的深山野谷里濯缨,回首往事,心中一阵阵酸楚。人,为什么要长大变老?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九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