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四章 悲悼回风 怀念长沙
倘若君王明察早就看出其虚伪作态,防患于未然;君不明,昏聩蔽壅,才遗患于今日。诗人具体指出了谗佞人的猖狂用事,他们或朋比为奸,同恶共济;或乔装打扮,耀武扬威,致使忠贞之臣,或屈服于邪恶势力而失其志节,或藏居幽深处,隐其光采:“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鸟兽鸣叫为呼求群集,香草与枯草杂于一处失去芬芳。群鱼彼此炫耀层层鳞甲,蛟龙却把美丽的龙鳞隐藏)。”于是诗人从中引出结论:“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芷幽而独芳(苦菜甜菜分亩种植,兰芷身居僻处散发着幽香)。”忠佞冰炭难容,岂能同朝共济,忠贞之臣只有远避朝廷,独处幽境,才能保持其高尚的志节。这是写实,又是自慰。“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只有圣人才会永放光彩,怡然自得经历千秋万代。细看我欲实现的大志,可怜得犹如蓝天浮云一般。我微小的心志难以理解,我只好写出诗章来表白)。”诗人自诩出身尊贵,德志高远,历先世之垂统,即便行吟江畔亦不失中正之行,故以佳人自喻,诗人自谓其德志可与蓝天比,能与白云相逐,孤高而难合于世,特赋诗将其陈述清楚。

    以上几章,诗人因“回风摇蕙”而触动了忧伤,于是追忆了祸始,分析了祸根,表明其赋诗是为言志。

    诗人思前想后,自觉身前的一切已付诸东流,剩下的只有“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芳椒以自处(我只怀念那古代的圣贤,摘取杜若申椒自己安排)。”追慕古代的贤哲,加强自身的修养,保持身后的芬芳。但是,屈原毕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改革家,其理想、抱负虽与日争光可也。此刻他万念俱灭,痛定思痛,内心的悲愤、忧虑不能自已。“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我一次又一次长长叹息,独处荒僻而引起万千思量。我伤心的泪水不断流淌,一夜想来想去直到天亮。这黑夜啊是多么漫长,很难压抑心中的悲伤)。”这六句,诗人极写从夜晚到天亮总是抑制不住哀怨悲伤:抽泣、嗟叹、隐思、凄苦,涕泪交流,辗转反侧,长夜不眠,想节哀而不能。

    天亮了,外面走走,聊以自持,然秋色萧杀,满目凄凉,于是“气于邑而不可止。”极度悲伤,满腔酸楚,气急促而堵塞,以至哽咽窒息而不可终止。“乣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我把无数忧虑搓成佩带,我把无限愁苦编成背囊)。”古人将束于腰间的用以悬挂饰物的带子称为“纕”,将勒于胸部的服饰称作“膺”。在这里,诗人将“思心”和“愁苦”作为修辞格的本体,把“纕”与“膺”为喻体,巧妙地捕捉住本体跟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加以引申,构成了极其贴切的比喻关系,使诗句情景互生,含蕴深邃。诗人言其思心、愁苦之繁多、之细腻、之修长,可以编佩带,织胸衣;言其思心愁苦郁结于胸腹之间,引起气闷、梗塞,如束纕于腰腹,勒膺于胸际那样难以忍受,难以解脱。这样以来,化抽象为具体,鲜明形象。

    诗人的思心、愁苦如此沉重而不能自持,故“折若木以蔽光兮,随飘风之所仍(折下若木枝条遮住阳光,任从狂风把我吹到何方)。”折若木遮住目光,视而不见;任飘风之吹送,吹到哪里算哪里,也是聊以自持的好方法。然而事与愿违:“存仿佛而不见兮,心涌跃其若汤(周围的一切好像看不见,我的心像沸水一样跳荡)。”周围的事物似乎看不见了,可思潮的翻滚却激烈得犹如沸汤。这诚如后世有诗人所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忧伤太深太久,冤结太实太厚,想排遣也没有法子,只好强按佩衽,怅怅然,惘惘然继续前行。岁将尽,命将终,蘋蘅枯离,芬芳清竭,而诗人的思心却不可改变,宁可投江以结束此哀:“抚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三四章 悲悼回风 怀念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