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变起仓猝
    北京城。

    紫禁城内。

    这天夜里,一则惊人的消息使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更趋紧张,更加逼人!

    亥末子初时分,康熙双手捧着一杯俨茶,盘膝坐在上书房里,盯着房外漆黑的夜空发着呆。

    没完没了的秋雨还不紧不慢地飘洒着,自入秋以来,北京城像戳漏了天河似的。

    湖南的战报不断传来,他身边的奏报、文书已是堆积如山,里头还夹杂着各地报来的河汛片子,新从保定召来的太监李德全几次要替他整理案上的文书,都被他拦住了。因为只有他自己才能得心应手地从杂乱的文卷中寻出任何一件来。

    耿精忠归降后,广东、广西的情势也有好转,连吴世琮也密密地联络傅宏烈,准备后路;尚之信派人和孙延龄联系,准备倒戈。这些翻云覆雨之徒,虽然不可信赖,但是从中可以探知吴三桂的处境不妙,指挥不灵。

    可虑的是湖南,吴三桂在岳州寸步不让,还从云贵源源调兵——事情竟几乎与周培公当初所料的一样,真的要在湖南决一死战了呵!

    康熙深知,这一仗胜了,不但两广会归顺过来,王辅臣也会不战而降;但若败了的话,连耿精忠也会重新变卦。

    想到这里,康熙觉得身子有点发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脱了大衣裳踱了几踱,便至案前,略一沉思,提笔写道……

    想想,又在前面加了一句。

    ——夜至三鼓,坐待议政大臣奏事有感而作。

    停笔,便朝外喊道:

    “李德全!”

    “奴才在!”二十多岁的李德全应声答道,几乎同时就麻利地站在了康熙面前。

    此人原是明珠自保定选来的,高等个儿,长脸,口齿伶俐,办事利落,什么斗鸡、走狗、粘知了全都玩得转,更有一桩奇处,他每日只睡一两时辰便是,什么时候叫,他总在跟前。

    但康熙自遭宫变以来,对太监格外小心,只给了他八品顶子。

    康熙见他进来,例问:“索额图他们还没来吗?”

    “回主子的话!”李德全利索地打了个千儿,站起身来,笑道:“敢怕是就要到了,图海和周培公已在外头候着哩。”

    “叫他们进来!”

    外头图海和周培公已经听见,对视一眼,各自拂马蹄袖躬身进来,却听康熙笑道;“既先来了,怎么不进来,外头冷么?”

    “不冷!”图海忙肃容答道,“主上宵夜勤政,奴才们何得怕冷!”

    周培公跪在后头,眼角扫了一下墨汁淋漓的那首诗,沉思着没有言语。

    “朕这几日一直在想。”康熙坐回榻上,神色变得庄重起来,

    “岳州这一战不能失利,还得增兵。今晚召你们来议一下,这一仗怎么打。”

    图海沉思一下说道:

    “万岁,北方数省已无兵可调,京师如今连善扑营在内,还有五千多兵马,不能再调了。如今各地巡抚的戈什哈都是临时从民间招募来的。”

    “当然不能在京师、直隶这些地方打主意了。”

    康熙也在思索:“蒙古科尔沁就出了四千骑兵,尼布尔部愿出三千,战马一千匹已送到湖南。这七干军马投入湖南,你们觉得如何?”

    “朕还想,是否与达赖五世通连一下,扰一找吴三桂后方?”

    “七千骑兵若是生力军,自可小有奏效。”

    图海心里盘算着双方实力,道:

    “但如今却还都在蒙古,数千里行军也要损耗实力。吴三桂若从云贵调兵,即使未经训练好,依旧只能旗鼓相当。达赖这人,奴才的认为是指望不上的。”

    “昨日万岁还说,接达赖奏折,请朝廷与吴逆划江而治。如此心地,求他参战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目录 > 变起仓猝